记<动>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览则省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记<名>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古时的一种公文。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记<量>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如:一记耳光
星<名>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
日月星辰。--《书·尧典》
四曰星辰。--《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荀子》
又如:星筹(寿算之筹);星霜(比喻年月);星桥(神话传说中的鹊桥。也作银桥);星布(天星密布);星列(天星罗列)
星宿,中国古代指星座。共分二十八宿(星群)。如:星宫(星神);星回(星宿回转固位。谓一年将尽);星亡(星宿隐没不见)
天文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星工(通晓星象的人);星文(星象);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
古时特指妇女装饰面颊的美容花点。
戥、秤等衡器上记斤、两、钱的标志点。如:定盘星;准星;秤星
夜,星夜。多用于连夜赶路。如:星前月下(指男女幽会的时间或处所);星行(早夜急行);星步(凭星而行);星归(连夜赶回)
用以表示等级。如:三星级饭店;五星上将
星相术。如:星象恶曜(逢着灾星,厄运当头);星宿(列星。代指人的时运,命数);星家(通晓天文术数、算命看相的人);星宿不利(迷信指本命星不吉利);占星;星卜
某物质一小块、一小片(断)或数量很小的一份。如:星星(一点儿;一些儿);一星半点
姓
星<形>
形容多而分散的。如:星居(分散布列);星处;零星;星弗(多而乱);星罗棋布;星离(天星分散)
斑白。多指鬓发
诗老相过鬓已星,吟魂未减昔年清。--宋·王伯大《赠戴石屏》
又如:星鬓(发白的鬓发);星发(花白的头发)
事物与帝王有关的。如:星舆;星骑;星闱(皇宫);星关(宫禁,皇居);星骑(帝王的使者)
迅速的,跟流星一样的。如:星铄梭光(像星闪烁,像飞梭掠过。形容疾快);星驰(赶快;匆忙);星忙(匆忙);星火(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