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形〉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公正诚实)
共,共同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黄宗羲《原君》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公拟(共同拟定);公律(公认的规律)
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汉之为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公中(公众;大伙儿;公家;公有的。引申为谁也不管的);公揖(向众人所作的一个揖礼);公本(公众的奏本);公欲(公众的欲望);公饯(公众举行的饯行宴)
属于国际间的问题。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
雄的,雄性的。如:公畜
公<名>
朝廷;国家;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君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诗·召南·采蘩》
矇瞍奏公。--《诗·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诗·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子游名,武城宰)之室也。--《论语·雍也》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古爵位名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诗·小雅·白驹》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方言》六
赵中大夫白公。--《汉书·沟洫志》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亲;'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如:外公;舅公
通“功”。劳绩,功绩;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犊
公<动>
公布,让众人知道;。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公<副>
公然;公开地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然<动>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然<连>
但是,然而
虎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史记》
然后;才。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然<形>
是,对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然<代>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然<助>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庞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肃忿然曰。--宋·欧阳修《卖油翁》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穆公召县子而问然。--《礼记》
然<名>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