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
(形声。从黑,占声。本义:斑点)
细小的黑色斑痕;;
点,黑也。--《说文》。按,小黑曰点。
又如:墨点儿;斑点;污点;点缺(瑕疵,缺点);点漆(形容极黑)
小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雨点;掉点儿(落下稀疏的雨点);点叶(叶上的斑点);点璧(白璧的斑点)
汉字笔画名。如:横、竖、撇、点、折。又指旧时读书标明句逗及品评文章所用“、”号及其动作。如:点撇(文字的点和撇)
数学名词。数学上表示小数的符号叫小数点,省称为“点”。
几何系统,尤指欧几里得的几何系统中未下明确定义的成分之一。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唐·王建《宫词一百首》
点钟,时间单位,等于时钟每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如:上午九点
糕饼类小食。如:早点;名点;茶点
方面。如:特点;重点;从这点上去看
节奏;节拍。如:点拍(音乐的节拍)
一种特制响器,两端作云状,名为云板,也称点。旧时官署、邸宅以打点为报事集众的信号
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点。--《红楼梦》
运销各式各样产品、供应和设备的零售店,最初是为人口稀少地区服务的。如:据说龚文保在白湘寺办点
一定的处所或程度的标点。如:据点;沸点
规定的时间如:船误点;火车准点到达
点<动>
引申为玷污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汉书·司马迁传》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怨世》
又如:点污(玷污,特指奸污);点染(玷污)
用笔加点。多用以描绘物象,审识章句,或表示删除的意思;
灭谓之点。--《尔雅·释器》。注:“以笔灭字为点。”
又如:点化(用笔描绘景物;把前人诗句加以改头换面);点定(改正文字或句读);点窜(改动字句);点书(圈点书籍);点额(化妆;梳妆)
指定,选派
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点行(按照名册顺序抽丁入伍);点差(点派差遣);点菜;点将
旧时对官吏的选派、委放。如:点差(指派差遣)
指点,提说。如:点拨;点点搐搐(指指点点);点手(招手;指点);点头知尾(一点即通。形容十分聪明)
暗示。如:一点他就明白了;点眼(有意用某种行动引人注意)
查对,检核。如:清点;盘点;点视(检查,查看);点勘(检核);点验(逐一检查审验);点集(按名册征集);点阅(点名查阅)
引燃,燃。如:点爆竹;点香烛;点渔灯
评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又如:点文(评点文章);点抹(评点)
用开水冲,泡。如:点汤(用沸水冲药末,以制药汤;宋时习俗。客到设茶,客去送汤);点茶(用沸水泡茶的方法;泡茶)
中,着。如:点鼓(击鼓)
短暂接触
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徐霞客游记》
选,选拔。如:点戏(挑选、指定戏目);点简(喻挑选玩弄对象);点穴(迷信者看墓地风水,寻求龙脉结穴之处。以为葬在此处可福及子孙);点绣女(挑选宫女)
向下微动。如:蜻蜓点水;点头会意(形容善于察颜观色);点首吐舌(形容惊讶赞叹)
掉下,漏出,外溢或挤出成滴状的液体。如:点眼药;点试(滴点眼药水试试);
装饰。如:点景(装饰盆景);点缀;点衬(装点)
点<量>
有些但不确定的量、数、范围或程度。如:给我点纸;读点鲁迅的书
表示少量。点儿化
孤光一点萤。--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又如:多做一点儿工作;上点儿水
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多用于否定式。如:这本书我一点儿还没看呢!
云<名>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曹唐《小游仙诗》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借指高空;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如:电子云
云南省的简称
姓
云<形>
比喻盛多;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比喻高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比喻疏远。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比喻飘泊不定。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云<动>
说;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唐·刘禹锡《陋室铭》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有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为,是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旋;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云<助>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明·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云<代>
如此;这样;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褚少孙《西门豹治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