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动>
(会意。从攴,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敬,肃也。--《说文》
毋不敬何允。--《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礼记·少仪》
入门主敬,升堂主慎。--《仪礼·聘礼》
敬德之聚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敬诺。--《战国策·赵策》
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
敬闻命关。--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敬让(恭敬谦让);敬诚缉熙(恭敬诚实而光明);敬身(施礼);敬慎(恭敬谨慎)
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
敬,警也,恒自肃警也。--《释名·释言语》
既敬既戒。--《诗·大雅·常武》。笺:“敬之言警也。”
敬事而信。--《论语·学而》
居敬而行简。--《论语·雍也》
慎始而敬之。--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敬事(谨慎做事;恭谨伺侯);敬信(慎重而守信);敬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敬逊(敬慎谦逊);敬虔(庄敬虔诚);敬明(谨慎严明)
尊重,尊敬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北虽貌敬。--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敬学(尊重学问);敬服(敬伏。敬重佩服);敬事后食(先考虑国事然后考虑自己);敬老(尊敬老人);敬老慈幼(尊敬老人,慈爱儿童);敬老怜贫(尊敬年长的人,怜悯贫困的人)
有礼貌地送上茶、酒、烟等。如:敬酒;敬烟;敬茶;敬奉(以物敬人的敬词);敬赵(完璧归赵;奉还)
敬<名>
敬意或谢意。如:喜敬;贺敬
自愿转让毋需抵偿的东西,捐赠或赠的礼品
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冯梦龙《警世通言》
又如:节敬;茶敬
姓
秋<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秋季。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年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问之秋。--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姓
秋〈形〉
悲愁
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
奔腾的样子。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
喻容颜衰老
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
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在乐为商,在色为白。如:秋方(西方);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属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如:秋曹(刑部的别称);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