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进见;会见;
往见楚王。--晋·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遇到;碰见;x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如:见阎王
听到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山东隆准公。--李白《梁甫吟》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观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比试;较量。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见<名>
看法,见解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见识。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见<助>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过去分词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见<形>
现有的。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明显的。如:见证;见人(证人)
方∶每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见<动>x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介绍,推荐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见<形>
(“现”的古字)
现有;现成;-
军无见粮。--《史记》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现在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元·孟汉卿《魔合罗》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许<动>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同本义;
许,听也。--《说文》。按,听从其言也。
王子许。--《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某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武王伐纣平话》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滕》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
不可不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同意,承认);许肯(应允);许允(答应)
同意,赞同;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事先答应给予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把我二姨儿许给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红楼梦》
又如:许香愿(对神佛有所祈求时,提出事后给予的某种酬谢);许人(应允与人);许字(许配,许婚,许嫁。都指允婚)
期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
又如:许身(立志,自我期许)
相信
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赵岐注:“许,信也。”
给予;奉献
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史记·剌客列传》
又如:以身相许;以身许国(许国:为国效命)
许<名>
处所,地方
地里又远关山阻,无计奈,谩登楼,空目断,故人何许?--《西厢记诸宫调》
不知何许人。--明·魏禧《大铁椎传》
古国名X。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战国初期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故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
许昌的简称X。如:许都(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称许都。即今河南省许昌县);许洛(许昌、洛阳)
表示大约的数量
如是十许字。--宋·洪迈《容斋续笔》
引之长丈许。--《聊斋志异·促织》
姓
许<副>
或许,可能。如:他今天没来,许是生病了
数
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
赴河死者五万许人。--《后汉书》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吴均《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许<代>
这样,这般
这江南方腊,起义已久,即渐而成,不想弄到许大事业。--《水浒传》
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宋·苏轼《次韵答文与可见寄》
又如:许些(许多);许大(这样大;偌大;很大);许来大(许大);许大粗(这么大、这么粗)
何,什么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容赴朔边?--唐·杜审言《赠苏绾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