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动〉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增加;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放在上面,加上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施加;强加;x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刘向《列女传》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参加;加与。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凌驾,侵凌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加二(更加;加倍);加丰(更加丰富);加损(愈加减少);加顺灵祗(更加顺应神灵的意思)
加<名>
益处;好处;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姓
句<动>
(形声。从口。正当读今言钩,俗作勾。本义:弯曲)
同本义
句,曲也。--《说文》。段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
越子为左右句卒。--《左传·哀公十七年》
句兵欲无弹。--《考工记·庐人》
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考工记·弓人》
履句履者知地。--《庄子·田子方》。李注:“方也。”
句者毕出。--《礼记·月令》
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尚书大传》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
(草木出土时,弯的叫句,直的叫萌。)。又如:句爪(钩形的尖爪);句枉(曲枝);句曲(弯曲);句倨(弯曲);句圜(屈曲连环)
勾销。如:句抹(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句除(删除;删改)
查考x。如:句校(查考校核);句考(查考);句稽(查考;核算)
搜取;捕捉。如:句押(拘捕扣押);句追(拘捕查究);句剥(搜刮)
逗引;纠结。如:句引(引诱);句结(暗中串通结合)
勾画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句<连>
如果--表示假设
吾句能亲亲而兴贤,吾不遗亦至矣。--《马王堆汉墓帛书》
句 <名>
指草木初生拳状的幼芽。如:句萌(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
钩子。后作“钩”。如:句绳(钩绳)
古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旁的短边
--人名用字
句<名>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本义:弯曲。②句子
语句;诗句
句者,局也。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周伯琦曰:“语绝为句。”--《诗·关雎》疏。按,取稽留可钩之意,曲画以识之者也。说文瞿下曰:读如章句之句,则后汉时已转其音如今言屦。
驴上得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所得诗句。
书诗四句。--宋·王安石《伤仲永》
蒙蒙之句。--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句式(句子的结构形式);句语(语句,言辞);句投(句逗。即句读);句度(同句读)
中国汉代行大礼时,由九宾中地位最低的士依次向上传话,与“胪”相反
大行设九宾,胪、句传。--《汉书》
句<量>
用于言语的计量。如:句把(一两句,指很少的话);两句诗
用于时间的计量。表示点时,相当于“点”;表示时段时,相当于“个”(钟头)'
这时已经有六句钟了。--蒋光慈《弟兄夜话》
句读,句逗
∶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句号)和点(逗号)来标记
习其句读。--唐·韩愈《师说》
句读之不知。
∶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