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形>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象征革命、进步;。如:红区;红军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红<名>
美人的代称。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红色物品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胭脂。如:对脸敷红
红绫等织物--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血的婉辞。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如:分红(分配红利)
草名。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顺利;成功。如:他唱戏唱红了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红<动>
变红,呈现红色。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娇〈形〉
(形声。从女,乔声。本义:妩媚可爱)
同本义(柔嫩美态)
娇,姿也。--《说文新附》
娇,女字,亦态。--《广韵》
娇,娇姿也。--《玉篇》
娇逸未有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娇儿恶卧踏里裂。--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娇姿欲滴。--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娇影(娇美动人的影子);娇娇痴痴(故作娇痴之态);娇婢侈童(娇贵奢侈的婢女童仆);娇羞(妩媚含羞的样子);娇娥(美丽的妇女);娇逸(俊美飘逸);娇颜(美丽的容貌);娇冶(艳丽);娇慵(娇懒;精神不振);娇奶奶(娇惰的富家妇人);娇懒(懒散倦怠);娇喘(娇柔嫩细的喘声);娇喉(柔美的歌喉);娇语(柔声细语);娇脆(嫩脆);娇狞(婉转而细弱)
柔弱
侍儿扶起娇无力。--唐·白居易《长恨歌》
又如:娇怯(柔美;柔弱);娇妍(柔美);娇荑(喻柔嫩纤细的手指);娇怯怯(柔弱的样子)
任性
小姐,你性儿忒惯得娇了。--元·王实甫《西厢记》
同“骄”。骄横-。如:娇傲(骄傲;受宠而倨傲);娇奢(骄横奢侈);娇阳(骄阳);娇妇(娇横之妻)
娇〈名〉
指年轻女子。对美女的称谓。如:娇蝉(女子的鬓发);娇艾(美貌的少女);娇姝(美人);娇倩(指少女);娇淑(指美人)
对儿童的称谓
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乐府诗集》
娇〈动〉
爱;宠爱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
又如:娇娃(娇生惯养的小孩;美女);娇饶(娇生惯养);娇怜(宠爱怜惜);娇饶(娇纵;娇宠);娇痴(天真可爱);娇爱
撒娇。如:娇嗔(撒娇,故意作出生气的娇态);娇懒(撒娇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