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动>
(形声。从彳,惪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德〈名〉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仁爱;善行。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心意;。如:同心同德
福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煦<形>
(形声。从火,昫声。本义:温暖;暖和)
同本义;
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温润也。--《说文》
煦,温也。--《广韵》
煦而为阳春,散而为霖雨。--宋·王禹偁《送柴侍御赴阙序》
晨烟暮霭,春煦秋阳。--颜延之《陶征士诔》
又如:煦风(暖风;和风);煦润(温暖滋润)
和乐的样子
伤夷受煦。--柳宗元《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
又如:煦愉(温煦,和悦);煦濡(温和;惠爱)
煦<名>
日出时的霞光
景光之人煦若射。--《墨子·经说下》
恩惠
堂侄余庆,承煦绍宗。--唐玄宗《诫励宗室诏》
煦<动>
抚育。如:煦物(养育万物);煦育(抚育;养育);煦养(爱抚;抚育)
受雇为人劳动
故姜牙卖煦无所售,而见师于文武。--晋·葛洪《抱朴子》
眼睛转动()
人生三月,目煦,亦能笑。--《白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