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动〉
(形声。从心,旡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惠,爱也。--《尔雅》
爱施者,仁之端也。--《说苑·说丛》
君子自爱,仁之至也。--《法言》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
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公夫人甚爱女。--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唐·韩愈《师说》
非疏骨肉爱过客。--《韩非子·五蠹》。
又如:爱幸(喜爱宠幸);爱乐(喜爱);爱敬(亲爱恭敬;喜爱敬重);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男女间有情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战国策·齐策》。
又如:爱色(喜欢女色)
喜好;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袁枚《祭妹文》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爱莲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爱玩(爱好玩赏。后用以指爱好的玩物或对游玩的喜好)
爱护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好自将爱,一年便健。--《三国志·方伎传》。
又如:爱人以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帮助他人);爱物(爱护万物)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如:爱发脾气;爱下雨
爱惜,珍惜;
爱莫助之。--《礼记·表记》。注:“犹惜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苏轼《留侯论》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不爱死,义也。--柳宗元《驳复仇议》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爱身(爱惜生命,贪生怕死)
舍不得;吝惜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又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爱吝(爱惜,吝啬)
贪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宋史·岳飞传》
友爱
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
怜悯、怜恤、同情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爱<名>
惠;仁爱;
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
又如:爱惠(仁慈恩惠)
尊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
姓
梅<名>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梅树;。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梅:这里指梅的枝干。以……为固定结构,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译。以,介词;为,动词。直、正:直为不曲,正为不斜。欹:倾斜、歪。景:景致,文中指可供人观赏的形态。姿、景、态(形态),均为中性词,在文中均用作褒义词。则:就,承接连词)。又如:梅圃(种植梅树的园地);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树);梅溪(旁植梅树的溪水)
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摽有梅。--《诗·召南·摽有梅》。陆疏:“杏类也。”
又如:梅仁(梅实之仁);梅瓜(以梅子汁腌制的瓜);梅汁(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梅林止渴(犹言望梅止渴)
梅树的花。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如:梅英(梅花);梅亭(观赏梅花的亭阁);梅骨(梅花的风骨)
节候名。如:梅天(梅雨时节的天气);梅月(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梅风(黄梅季节的风)
通“枚”。马鞭
穆王七梅,夫何为周流?--《楚辞·天问》
通“莓”。
入榛薄,食荐梅。--《淮南子·览冥》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