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名〉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茲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又如:福泽(福分;福气);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好事不多,祸事不少。特指接连遇到不幸);福缘(福气);福寿(幸福长寿)
祭祀用的酒肉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礼·膳夫》。注:“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祚于王。”
又如:福礼(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过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如:福安;福体;福躬(旧时书信中对尊长的敬语。指安吉的身体)
姓
福〈动〉
赐福,保佑
亦其福女。--《诗·鲁颂·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就会有收获一样);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权力);福神(能赐人幸福的神灵);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
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红楼梦》
通“副”。相称,符合;
邦福重宝,闻于傍乡。--《史记·龟策列传》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张衡《西京赋》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准则);福望(符合众人的愿望)
反〈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主、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归还;送还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回报;复命。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反对;;。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报复;。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通“贩”。贱买而贵卖
反〈形〉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反〈副〉
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杜甫《兵车行》
又如:反且(反而)
反〈名〉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如:肃反;三反五反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