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名〉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化学元素名。金子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钱财;货币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铜。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月。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太阳。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水银。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星名。金星的简称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朝代名。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古州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姓
金〈形〉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浮光跃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比喻尊重、贵重;。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比喻声音美妙
富贵。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皇帝的,天子的。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对<动>
(会意。从口,从“丵”,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两者相对;面对;;
贼易之,对饮酒,醉。--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相当;相配
帝作邦作对。--《诗·大雅·皇矣》。注:“配也。”
木大而茎叶格对。--《吕氏春秋·审时》。注:“等也。”
又如: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核对,比照着检查;;
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搀和x;。如:这酒是对了水的
对待,以特定方式待人或物;;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韩非子·初见秦》
又如:他对我不错
平分成两份。如:对股劈;对开;对分
扬;显扬;指扬威;;'
以对于天下。--《诗·大雅·皇矣》
对扬以辟之。--《礼记·祭统》
婚娶。如: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抵押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儿女英雄传》
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如:对仗(交战)
拼,冒生命危险去做'。如: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朝着;;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
又如: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对人无愧,不辜负;。如: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
对<名>
配偶
择对不嫁,至年三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对手,敌对者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对儿(对手;对头)
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如:对子(办法)
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如: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姓
对<形>
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如: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相互;两人在一起。如: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对<量>
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如: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对<介>
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如: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如:对任何人不怀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