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名>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小的立方体;(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成丁;壮丁
家庭人口。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如:园丁;家丁;庖丁
丁<形>
壮盛;强壮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序数第四。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丁<动>
当;遭逢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夫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鼎<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比喻帝王。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指宰相。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指国家。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鼎<形>
显贵。如:鼎臣(大臣,重臣)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左思《吴都赋》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如:鼎分(三分)
鼎<动>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鼎铛玉石
x以鼎为铁锅,以玉为劣石。形容挥霍浪费奢侈腐化的生活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唐·杜牧《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