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动>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声。本义:更迭,代替)
同本义;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县壶以代哭者。--《周礼·挈壶氏》
与君代兴。--《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
使子父代处。--《国语·晋语》。注:“更也。”
岁代处,故曰代田。--《汉书·食货志》。注:“易也。”
韩地代相干也。--《汉书·地理志》
四时迭代。--张衡《东京赋》
转相攻伐,代为雌雄。--《汉书·刑法志》
日月迭炤,四时代御。--《荀子·天论》
孝成王使括(赵括)代廉颇为将。--汉·刘向《列女传》
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广州军务记》
又如:代比(代人接受惩罚);代茶(以茶代物,自谦微薄);代馆(代理教书);代运(代替运行);代力(代为劳作)
为挣钱把活计接到家里做.。如:代洗衣服;代饭(搭伙吃饭)
托转达思想、感情等'。如:请代我们向所有的朋友问好
代<名>
父子相继为“代”、“世代”
代,世也。--《后汉书·窦何传》注
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后汉书·王符传》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王维《李陵咏》
(这个意义唐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写成“代”,后人一直沿用)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
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古代的雕刻
时代,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期。如:当代
朝代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唐代
特指五个主要地质分代。如:古生代
语法∶代词的省称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
权<名>
(形声。从木,雚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亦称秤锤
中春之月正权概。--《礼记·月令》
权柄,权力
大夫执国权。--《谷梁传》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利害之权。--清·黄宗羲《原君》
皇上无权。--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无权矣。
又如:权牟人主(权力与君王相等);权珰(擅权的宦官);权宠(权势与宠幸);权臣(握有权势而专横的臣子);掌权;专权(独揽大权);兵权
权宜、变通x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又如:权数(应变的机智);权巧(权宜善巧);权正(权变与常道);权制(权宜之制);权计(权宜之计);权书(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谋略,计谋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又如:权属(即权术。有心机有手段);权士(谋士);权用(谋略、才干)
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韩愈吏部权京兆。--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权官(指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权利;。如:选举权;生存权;人权
通“颧”。颧骨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姓
权<动>
称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权称(用秤称)
衡量,比较;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注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又如:权时苟重(衡量时势而苟且顺从);权度(权衡度量);权量(犹权衡);权准(权衡的准则)
平衡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权<副>
姑且;暂且。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