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动>
(形声。从辵,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将意思表达出来x;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达<形>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达<名>
方∶指父亲。如:俺达
地名。今四川省达县
各处。如:达听(多方听闻)
姓
达<象>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和<形>
和谐;协调。;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
和顺;平和;。如:和衷(和善。今称和衷共济,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济艰难);和昶(和畅);和直(平和爽直;和顺正直);和正(和顺端正)
和睦;融洽;
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言和而色夷。--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和友(和睦友爱);和比(和睦;和谐);和居(和睦相处);和勉(和睦互勉)
喜悦。如:和悦(和乐喜悦);和喜(和洽喜悦);和愉;和怿(和悦)
暖和;和煦;晴和
海上风和日暖。--刘斧《青锁高议》
春和景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天稍和。--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久而乃和。--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和无寡。--《论语·季氏》
又如:和清(温和清朗);和媚(温和美好)
适中;恰到好处。如:和售(以平价相买卖);和成(适量的饮食);和口(适口;可口);和味(适口之食)
指身体健康舒适
和于身也。--《战国策·赵策》
又如:和宜(合适,舒服);和胜(病愈);和舒(和畅舒适)
日语的,日本的。如:汉和辞典;和服
搀和,混和x
松脂蜡和纸灰。--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泪珠和笔墨齐下。--清·林觉民《与妻书》
和〈动〉
调和;调治;调适;。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与楚以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抚外族,和睦异族);和盟(和好结盟);和邻(与邻国媾和交好);和宁(和解,平息);和释(和解;消除)
弈棋或赛球等的结局不分胜负。如:这盘棋和了
交易。如:和售(平价交易);和价(谓官定的平价);和籴(古代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和市(指与少数民族交易)
合。汇合;结合。如:和合
和〈名〉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和平。如:讲和;求和;议和
和〈介〉
与;跟。如:和人群一同去
向;对;跟--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跟--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和〈连〉
与。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加在一起。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和〈动〉
掺合;混杂。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和泥儿
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x
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
蒙哄,欺骗。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
和<量>
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
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如:衣裳已洗四和;头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