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名〉
(形声。从林,疋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同本义。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周朝时国名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姓
楚〈形〉
酸辛痛苦;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齐整;清晰;;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鲜艳,华丽-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伧俗,粗俗。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楚〈动〉
拷打;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翘<名>
(形声。从羽,尧声。羽,鸟毛。本义:鸟尾上的长羽)
同本义
翘,尾长毛也。--《说文》
斑尾扬翘。--潘岳《射雉赋》
砥室翠翘,挂曲琼些。--《楚辞·招魂》
又如:翠翘(用翠鸟尾羽做的拂尘用具);翘英(华丽的尾羽)
鸟尾'
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刘向《九叹》
泛指动物的尾部
翘<动>
抬起
翘思慕远人。--曹植《杂诗》
翘然矜鸣。--《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翘心(悬念;一心向往);翘思(翘首而思念,悬念);翘遥(轻举的样子);翘关(扛举城门的门闸。形容力气大。唐代列为武举举重的科目)
启发。如:翘勤(奋发勤勉)
揭露x
粗而翘之。--《礼记·儒行》。疏:“起发也。”
又如:翘过(举发别人过失)
翘<形>
才能出众。如:翘彦(才智出众的人);翘特(特出,超群)
高;危;
翘翘错薪。--《诗·周南·汉广》
予室翘翘。--《诗·豳风·鸱鴞》
翘材
人中之龙凤,多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翘楚
比喻杰出的人才或事物
刘炫于数君之内,实为翘楚。--孔颖达《春秋正义序》
医中翘楚
翘棱
板状物因由湿变干而弯曲不平
翘盼
企盼,形容盼望殷切
翘盼捷音
翘企
翘头踮足,形容盼望急切的样子
翘曲
平面弯曲或折叠,借喻发生曲解或偏向
木板由于日晒雨淋而翘曲了
翘首
'抬头
拥替国门,翘首不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翘望
∶抬头远望
翘望天边
∶热切盼望
翘望官人归
翘足
踮着脚,形容盼望殷切的样子
翘足而立
翘足而待
'一抬脚的工夫就会到来。极言时间短
澌亡可翘足而待。--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翘足引领
x把脚踮起,把颈伸长,形容殷切盼望的样子
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翘<动>
口∶一头向上仰起;
翘足而陆。--《庄子·马蹄》。谓举足也。
翘尾而走。--《淮南子·脩务》
男子的胡须多翘上。--鲁迅《坟·说胡须》
又如:翘胡子;当他踏上这块板时,板翘了起来
翘板
一种活动器械,木板中部用东西固定,两头可上下起落,多供儿童游戏玩耍。也叫“翘翘板”、“压板”
翘辫子
谑语,即死。清代男人也梳辫子,刽子手杀人时要把辫子提起,翘辫子也就成为杀头的同义词,后来借指死亡
翘尾巴
比喻骄傲或自鸣得意
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爱翘尾巴
翘足而待
x翘足:抬起脚跟。抬起足跟即可等到。谓时间很短就会实现
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史记·高祖本纪》
翘足引领
形容热切盼望
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亦作“翘首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