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动>
捆绑;缠束;拴;系;;
抄扎家私,分俵众军。--《水浒传》
又如:扎抹(缠绑;收拾);扎爪(拴绑;缠绑);扎一根红头绳;扎花环;扎包(捆在腰间的长布);扎缚(捆扎;包扎);扎脚(缠足);扎把(成捆的草把)
编。如:扎小辫儿
挽上,卷起来。如:扎高裤脚;扎起袖子;扎脚勒手(卷起裤脚和衣袖)
趁人之危,勒索财物;x。如:扎火囤(用女色设骗局诈取财物);扎诈(讹诈)
捉迷藏。如:扎盲盲(捉迷藏);扎朦(捉迷藏)
准备
阿里奇传令教番兵扎掂已了,来日出密云县,与宋江交锋。--《水浒传》
又如:扎裹(修饰;打扮);扎括(修饰;打扮);扎扮(打扮);扎掂(整装出发)
扎<量>
用于某些捆缠的东西。如:一扎线;一扎麦子
扎彩
用花彩装饰
扎筏子
.'方∶抓住某人过错加以惩戒,以警众人
别拿无辜者扎筏子
扎染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扎<动>
刺;戳;
不问个是和非,觑僧人便扎。--董解元《西厢记》
又如:扎艺(绣花);扎心(刺心。谓可恨,痛心);扎针;扎害(损害;坑害)
驻扎
扎下一个山寨。--《水浒传》
又如:扎火囤(预先设置圈套,诱人上当,以诈取钱财);扎寨;扎寨夫人(压寨夫人)
装扮
看那同僚扎甚嘴脸来见我?--《醒世恒言》
又如:扎扮(装扮);扎作(打扮);扎括(方言。装扮);扎裹(打扮,装扮)
钻进去;向下用力;。如:扎落(迅速扑下);扑通一声,他扎进水里去了;扎猛子
张开,揸开x
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红楼梦》
又如:扎手舞脚(兴奋喜悦得将手脚随意置放);扎煞(张开;伸张);扎撒(张开)
停止;堵塞。如:扎住(停住;控制住);扎塞(堵塞)
扎<动>
同“札”。拔
贾珍一面扶拐,扎挣着腰蹲身跪下请安道乏。--《红楼梦》
又如:扎蹭(从困顿中解脱出来)
同“札”。书写
有贾人至罗浮山,遇二道士弈。…其一笑曰:“幸托书达吾家。”许诺。即扎书付之。--宋·米芾《鲁公仙迹记》
又如:扎付(官府的下行公文);扎费(给送委任信札差人的赏钱)
用同“炸”-
将孙行者下油锅扎他一炸与我人参树报仇!--《西游记》
那〈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指示代词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表示赞同之点。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那〈连〉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那〈形〉
多;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安闲的样子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诗·小雅·鱼藻》
美好
使富都那竖赞焉。--《国语·楚语上》
代词。何
那,借为问辞,犹何也。如何、奈何之合音也。--《正字通》
那〈动〉
移动。后作“挪”;
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西游记》
又如:那用(挪用);那空(因挪用而亏空);那踪(移动步子)
那〈名〉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