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某一个。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每;各;。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另;又。如:蝉一名知了
一<形>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乐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相同;一样。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齐一;联合;。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纯一不杂。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独;。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一<副>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很;甚。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始终;;。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犹一一;。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一<名>
初次,第一次;开始;。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干〈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同本义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楯大楯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岸;水畔
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秩秩斯干。--《诗·小雅·斯干》。朱注:“干,水涯也。”
昔者吴干战。--《管子·小问》。注:“干,江边地也。”
而不知干队之败。--《史记·春申君传》。索隐:“干,水边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天干;。如:干支(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幹枝”的一种比喻说法)
姓
干<动>
捍卫;
又如:干害(捍护)
触犯;冒犯;冲犯;冲
干,犯也。--《说文》
轍恐犯忌而干讳。--《楚辞·七谏·谬谏》
以干先王之诛。--《书·胤征》
以干天祸。--《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若干二命以求杀予。--《国语·晋语四》
又
则上下不干。
乃背晋干宋。--《史记·管蔡世家》
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国语·晋语五》
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文公四年》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对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商君书·定分》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杜甫《兵车行》
又如:干渎(冒犯。干:干犯;抵触;烦扰);干触(冒犯;触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违犯法典);干命(违犯命令);干行(指冲撞军列);干戾(触犯法令而获罪)
立,建立
后知张顺干了功劳。--《水浒传》
求,求取
皆干赏蹈利之兵也。--《荀子·议兵》
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庄子·徐无鬼》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进(营谋官职地位);干索(索要;强取);干进(谋求仕进);干请(请托)
干预;干扰;
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后汉书·蔡邕传》
明君使事不相干。--《韩非子·用人》
关涉;牵扯;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又如:干己(关系,责任);干累(连累;牵连);干纪(关系;职责);干属(关系);干惹(牵涉,关连)
怠慢,慢待。如:主人走了,把我们干起来了
干<形>
(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同引申义
方将被发而干。--《庄子·田子方》
剖其中,干若败絮。--刘基《卖柑者言》
干东土。--《吕氏春秋·爱类》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干水溢。--《孟子·尽心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又如: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干荒(干旱);干烘茶(采摘后不经过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叶);干堆(干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枯竭x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干蛋(方言。穷光蛋);干竭(枯竭)
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赵氏干娘,高皇(明太祖朱元璋)义父之妻也。--明·文林《琅琊漫抄》
又如:干爷(义父);干大(方言。干爹,义父);干老子(干爹);干生子(干儿子);干达达(干爹,义父)
形容声音干涩嘶哑。如:干哑(干涩嘶哑)
干<动>
使干,竭尽;x
干泽而渔。--刘向《说苑》
怠慢;使对方难堪
从今日起,且干着他,不理他,他两个自然有些着慌。--《儿女英雄传》
又
没奈何,站起身来干了人家,一句说了六个大字,道是:“多礼,我不敢当。”
干<名>
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人负朱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
又如:豆腐干;萝卜干;干肉;干脯(干肉)
干<副>
徒然,白白地
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唐·韩愈《感春》
又如:干落落(白白地);干发虚(空有打算而不能兑现);干拌(白吵;白费口舌);干白(白说,白搭)
虚假地,表面地;
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宋书·范晔传》
又如:干乔(装模作样)
干<名>
(形声。从木,倝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榦,筑墙端木也。--《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
平板榦,称畚筑。--《左传·宣公十一年》
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三国志·陆凯传》
又如:榦楨(筑墙所用的主柱,竖在两旁的叫“榦”,竖在两端的叫“桢”。引申为支柱、支撑)
木名。柘树-
干<名>
主干
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强于本。--《淮南子·主训》
柏虽大榦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徐霞客游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楚辞·屈原·招魂》
又如:躯干;干子(树干);干本(树木的主干);干貌(体貌);干力(指体力强健);骨干(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物);干翮(主翮。翮,羽的主茎);干翼(主干与辅翼);干辅(主干与辅佐)
引申为本质
是故柔弱者,生之榦也。--《淮南子》。高诱注:“榦,质也。”
胁
上佐食,举尸牢胁,尸受振祭哜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效果;用处
况且朱三是穷人,讨也没干。--《二刻拍案惊奇》
地位低下的官吏
又如:干人(即府干。达官贵人府中的办事人员。也称“干办”);干吏(干练的官吏。多指州郡衙门中的办事人员)
一种俸禄。如: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
干部的简称。如:干群关系;以工代干;干属(干部的家属)
事情。如:公干;有何贵干?
姓
干<动>
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x;
宁宗庆元五年,右谏议大夫张奎言乞行下州县,保正止许干当本都贼盗、斗殴、烟火、公事,不许非泛科配。--《文献通考·职役·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又如: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干不的(干不了);干办(办理;处理);干当(承办)
主管
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后汉书·伏湛传》
又如:干管(主持;管理);干官(古代掌管均输之官);干掌(掌管,管理);干运(运筹干办);干当(主管;经办)
建立;求取;;。如:干功(建功)
通“扞”。护卫,遮挡;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又如:干夜(护卫巡夜)
干<形>
干练x
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北齐书·唐邕传》
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干肃(干练而慎重);干直(干练正直);干绩(优异的业绩);干誉(以办事干练而获得的声誉)
通“扞”。乱
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商君书·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