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动>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
孝利亲也。--《墨子经》
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
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
众之本教曰孝。--《礼记·祭义》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经》
孝,文之本也。--《国语·周语》
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鲁颂·泮水》
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旧唐书》
又如: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孝慈(孝顺父母,慈爱幼弱);孝养(孝顺父母,奉养父母)
祭,祭祀。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
能继先人之志
追孝于前文人。--《书·文侯之命》
居丧
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崔逞传》
又如:孝门(孝悌之家);孝家(居丧守孝的人家);孝堂(灵堂)
孝敬'。如:孝爱(孝敬爱重)
孝<名>
丧服,孝服。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
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水浒传》
又如:孝白(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穿孝;带孝;挂孝;重孝;热孝;脱孝
服丧期。如:守孝;有孝;忘了孝未满;孝衣
穿孝
又指办丧事仪式
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
又如:吊孝;谢孝
居丧的人
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世说新语》。按:时谢玄居父丧,故称谢孝
姓
炎<动>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同本义
炎,火光上也。--《说文》
火曰炎上。--《书·洪范》
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楚辞·大招》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资治通鉴》
又如: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烧)
焚烧
大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今时复旱,如炎如焚。--《后汉书》
炎<形>
炎热,酷热;
赫赫炎炎。--《诗·大雅·云汉》。传:“热气也。”
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吕氏春秋·有始》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夏炎百木盛,阴郁增埋覆。--唐·韩愈《南山》
又如:炎暑(炎热酷暑);炎天(大热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热的威势);炎月(暑月);炎辰(炎热的日子);炎兵(喻酷热);炎冷(犹冷热);炎序(炎夏季节)
红色。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波(红色的波浪);炎霞(红色的霞光)
炎<名>
炎症。如:嗓子发炎;喉炎;扁桃腺炎
指炎帝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如:炎皇(炎帝神农氏);炎轩(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
汉朝。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如:炎正(汉朝);炎宋(赵宋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宋);炎运(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炎纪(汉朝年代)
比喻炙人的权势。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
南方。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热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热之国)
火。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太阳。如:炎精(太阳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