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动>
(形声。从心,隹声。本义:思考;思念)
同本义
惟,凡思也。--《说文》
臣窃惟事势。--贾谊《治安策》
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汉书·张良传》
又如:惟思(思虑);惟度(思考忖度);惟念(思念;考虑)
为,是
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书·益稷》
不变惟何。--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有
相亦惟终。--《礼记》
听从,随从
大国苟不以为然也,则亦惟命耳。--刘献廷《广阳杂记》
又如:惟惟(听从顺服的样子)
愿,希望
若草庵见毁一节,成功之后,万惟留心。--《英烈传》
又如:惟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在于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书·大禹谟》
惟<副>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
惟明克允。--《书·舜典》
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惟吾德馨。--唐·刘禹锡《陋室铭》
惟有乳下孙。--杜甫《石壕吏》
惟手熟尔。--宋·欧阳修《归田录》
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维。--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又如:惟一惟精(精诚专事,毫无杂念);惟义是从(只要有道理就坚决服从);惟口起羞(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惟精惟一(精纯专一)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如:惟新(更新)
相当于“犹”、“还”
惟,犹犹也。--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孟子·梁惠王下》
惟思既往。--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惟思将来。
惟留恋也。
惟希望也。
惟<连>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
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书·多方》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
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书·吕刑》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
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史记·淮阴候列传》
惟<介>
由于,以
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书·盘庚中》
惟<助>
用在年、月、日之前
惟二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用于句首,无实义
惟士无田,则亦不祭。--《孟子》
用在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召诰》
乔<形>
(会意。从夭,从高省,高亦声。夭,象人(大)行走的样子。本义:高)
高耸。多用以形容树木
乔,高而曲也。--《说文》
厥木惟乔。--《书·禹贡》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南有乔木。--《诗·郑风·汉广》
又如:乔木世家(指贵族世家。乔木代指贵族、高官);乔松(高大的松树);乔柯(高枝);乔峰(高峰);乔乔(高大的样子);乔竦(高耸);乔干(高高的树干);乔树(高大的树)
詈词。宋元以后,曲中用乔者甚多,常随文为释,含有坏、窝囊、糊涂、狡猾、怯懦无用等贬义。形容某种恶劣的表现
乔才心邪,不来一月。--《金瓶梅》
又如:乔人(无赖,坏蛋);乔人物(无赖;怪人);乔材(亦作“乔才”。无赖,恶棍);乔男女(恶徒);乔相识(不诚实的怪伙伴)
通“骄”。骄傲;
小人贫斯约,富斯乔。--《礼记·坊记》
乔<动>
做作;装假
戏子乔装打扮混了进来。--《儿女英雄传》
又如:乔模乔样(装模做样);乔张乔致(乔张致);乔做作(装腔作势);乔神道(装神弄鬼);乔乔(乔模乔样);乔断案(指装腔作势耍威风);乔乔画画(装扮);乔公道(装好意;假作公平)
乔<名>
通“峤”。尖峭的高山
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诗·郑风·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