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名>
(形声。从页,公声。从“页”的字一般与“头”有关。本义:容貌,仪容)
同本义
颂,貌也。--《说文》
鲁徐生善为颂。--《汉书·儒林传》
庶考斯之颂仪。--《杨统碑》。经传皆以容为之。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容”
占兆之词
其颂皆千有二百。--《周礼·大卜》
《诗经》的六义之一(《诗经》)。与风、雅、赋、比、兴合称六义。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之一,即收集在《周颂》、《鲁颂》、《商颂》中的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
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诗行的长短不一和诗节形式的复杂为标志。如:史岑《出师颂》;颂赞(文体名。颂,是用以歌颂功德,如扬雄有《赵充国颂》;赞原用于赞美,后来也用于评论。如袁宏有《三国名臣序赞》)
颂<动>
歌颂;x;;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又如:颂椒(歌颂皇后);颂子(文体的一种);颂古(佛家语。指选过去的公案,用诗句来颂出它的思想精义);颂美(赞扬他人的功德)
祝颂x。如:顺颂时安;并颂俪祉
通“诵”。朗读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否?--《孟子·万章下》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颂读,昼夜不息。--《后汉书·逸民传》
娟<形>
(形声。从女,肙声。本义:美好,多指姿态美)
同本义
娟然如拭。--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娟好(秀丽);娟丽(秀丽);娟洁(秀丽,清雅);娟魄(月亮的别名);娟妩(清秀妩媚)
同“娟娟”。姿态柔美的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唐·杜甫《寄韩谏议注》
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顾之微笑,似将有言。--《聊斋志异》
同“娟娟”。长曲的样子
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鲍照诗
同“娟娟”。明媚貌
月光娟娟,照见众齿。--鲁迅《集外集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