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动>
(形声。从手,合声。本义: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同本义
拾,掇也。--《说文》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论衡·逢遇》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韩非子·安危》
犹拾瀋也。--《左传·哀公三年》
俯有拾,仰有取。--《史记·货殖列传》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拾视之,非字而画。--《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拾粪;拾麦穗儿;拾毛(拣界外球。毛:用毛充塞内部的球);拾芥(拾取地上的小草。比喻取之极易);拾石为砚(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拾夺(拾掇;收拾);拾拣(拣取);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拾沈(拾取汁水)
收敛,收集
妇人拾蚕。--《韩非子·说林下》
拾发以将乘矢。--《仪礼·大射仪》
请拾投。--《礼设·投壶》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论衡·别通》
又如:拾骨(收拾遗骨改葬);拾菜(采撷野菜);拾尘(本指捡起饭中的灰尘,后借为引起误会而猜疑);拾集(收集);拾摭(收集);拾纂(收集编纂)
碰撞。如:一头拾将去(一头撞过去);拾头打滚(撒泼吵闹。拾头:碰头)
拾<数>
十,数目,九加一所得,汉字数目“十”的大写。如:陆柒捌玖拾
贰<名>
(会意。从贝,弍,声。本义:副)
同本义;;x;
贰,副益也。--《说文》。段注:当云副也,益也。”
簋贰用缶。--《易·坎卦》
大祭三贰。--《周礼·乃酒正》
取贰绥。--《礼记·曲礼》
受其贰令。--《周礼·职内》
其卜贰圉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以贰六官。--《周礼·春官·大史》
乘副车则式,佐车则否。--《礼记·少仪》
又如:贰佐(州县官的副);贰相(副相);贰官(副职)
二的大写--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
因贰以济民行。--《易·系辞》
贰偷之不暇。--《左传·昭公十三年》。注:“不壹也。”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无是贰言也。--《国语·越语上》
从许子道,则市贾不贰。--《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贰端(二端);贰统(分一统的帝系为二)
古国名。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
楚屈瑕将盟贰、轸。--《左传》
贰<动>
一分为二;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二。”--《左传·隐公元年》
贰,益也。--《广雅·释诂一》
又如:贰觞(再三献酒);贰纪(古礼中添饭加菜的规章)
背离;怀有二心-
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注:“二心也。”
君立臣从,何贰之有?--《国语·晋语一》
诸侯贰,则晋国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又如:贰志(异志;二心);贰虑(二心;三心二意)
辅佐。如:贰正(辅佐匡正);贰公(辅佐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