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名>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姓
求〈动〉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探索x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选择。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是<形>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概括之词。凡是,任何;。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是<代>
此,这;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动>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订正。如:是正(订正;校正)
遵从,以为法则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他不是学生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表示存在;x。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表示让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表示适合。如:放的是地方
尝试。用同“试”。如:是猜(试猜)
像;似;。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是<副>
表示肯定;。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很,非常。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是<连>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或者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是<名>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姓
是<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