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名〉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又如:树身;河身
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韩愈《原毁》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地位或身分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毕生,一辈子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韩愈《答李翊书》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身〈副〉
亲身,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身〈动〉
怀孕;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体验
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担当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李贽《战国论》
担任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新唐书》
身〈量〉
用于衣服。如:一身衣服
玉<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泛指玉石的制品。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指玉制的乐器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比喻美德、贤才;x;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玉<形>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形容美好。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形容洁白。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珍贵;。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