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动〉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增加;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放在上面,加上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施加;强加;x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刘向《列女传》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参加;加与。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凌驾,侵凌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加二(更加;加倍);加丰(更加丰富);加损(愈加减少);加顺灵祗(更加顺应神灵的意思)
加<名>
益处;好处;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姓
梅<名>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梅树;。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梅:这里指梅的枝干。以……为固定结构,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译。以,介词;为,动词。直、正:直为不曲,正为不斜。欹:倾斜、歪。景:景致,文中指可供人观赏的形态。姿、景、态(形态),均为中性词,在文中均用作褒义词。则:就,承接连词)。又如:梅圃(种植梅树的园地);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树);梅溪(旁植梅树的溪水)
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摽有梅。--《诗·召南·摽有梅》。陆疏:“杏类也。”
又如:梅仁(梅实之仁);梅瓜(以梅子汁腌制的瓜);梅汁(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梅林止渴(犹言望梅止渴)
梅树的花。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如:梅英(梅花);梅亭(观赏梅花的亭阁);梅骨(梅花的风骨)
节候名。如:梅天(梅雨时节的天气);梅月(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梅风(黄梅季节的风)
通“枚”。马鞭
穆王七梅,夫何为周流?--《楚辞·天问》
通“莓”。
入榛薄,食荐梅。--《淮南子·览冥》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