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名>
郁夷
郁,右扶风郁夷也。从邑,有声。--《说文》
古地名。汉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斫者谓之朴。--《论衡》
又如:郁朴(本指没有内核的果实或未加工的木料,借喻缺乏教养的人)
郁〈形〉
文采美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
纷郁郁其远承兮。--《楚辞·九章·思美人》
又如:郁郁桓桓(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丰盛
蜜房郁毓被其阜。--左思《蜀都赋》。注:“盛多也。”
又如:郁毓(丰盛的样子);郁霭(云彩盛多的样子)
美好。如:郁穆(和穆美好的样子)
香气浓郁
践椒涂之郁烈。--曹植《洛神赋》
又如:郁芬(浓烈的香气);郁攸(火气;灼热之气);郁郁青青(香气馥郁,青葱繁茂的样子)
郁<形>
(形声。从邑,有声。“郁”本是地名,又作姓。“鬱”为形声,从林,鬱(鑹??)省声。本义:繁盛的样子)
同本义x;
鬱,木丛生也。--《说文》
郁彼北林。--《诗·秦风·晨风》
郁郁园中柳。--《古诗》。注:“茂盛也。”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又如:郁秀(茂密秀丽);郁茀(郁勃。茂盛的样子);郁茂(茂盛)
隆盛;繁多
洛阳云树郁崔嵬。--元·杨果《洛阳怀古》
又如:郁盎(旺盛,引申为久长);郁绿(深绿);郁翠(苍翠,浓绿);郁雾(浓雾)
忧郁;;
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淮南子·泛论训》
又如:郁尼(郁悒不申);郁邑(郁悒);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郁沉(忧郁沉闷)
郁<动>
积聚
郁浊困滞。--《管子·中匡》
又如:郁酿(积聚掺和);郁黑(因湿热郁积而变黑);郁伏(蕴藏隐伏);郁聿(蕴积);郁浃(蕴结满溢);郁云(积云)
怨恨;愤怒
或有宛足郁怒。--傅毅《舞赋》
又如:郁伊(忧愤郁结);郁怨(怨恨郁结)
郁积,阻滞
精气郁也。--《吕氏春秋》。注:“不通也。”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滞也。”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汉书·路温舒传》
又如:郁陶(忧思郁积,思念的样子);郁噎(阻塞,郁积)
梅<名>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梅树;。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梅:这里指梅的枝干。以……为固定结构,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译。以,介词;为,动词。直、正:直为不曲,正为不斜。欹:倾斜、歪。景:景致,文中指可供人观赏的形态。姿、景、态(形态),均为中性词,在文中均用作褒义词。则:就,承接连词)。又如:梅圃(种植梅树的园地);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树);梅溪(旁植梅树的溪水)
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摽有梅。--《诗·召南·摽有梅》。陆疏:“杏类也。”
又如:梅仁(梅实之仁);梅瓜(以梅子汁腌制的瓜);梅汁(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梅林止渴(犹言望梅止渴)
梅树的花。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如:梅英(梅花);梅亭(观赏梅花的亭阁);梅骨(梅花的风骨)
节候名。如:梅天(梅雨时节的天气);梅月(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梅风(黄梅季节的风)
通“枚”。马鞭
穆王七梅,夫何为周流?--《楚辞·天问》
通“莓”。
入榛薄,食荐梅。--《淮南子·览冥》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