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名〉
(形声。从水,共声。本义:大水)
同本义
洪,洚水也。--《说文》
汤汤洪水方割。--《书·尧典》
洪水芒芒。--《诗·商颂·长发》
洪水横流。--《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
河道陡窄流急之处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已为陈迹,喟然而叹。--宋·苏轼《百步洪》
徐州百步洪,吕梁上下二洪。--明·陆容《菽园杂记》
河流分道之处
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宋·王安石《东江》诗
姓
洪〈形〉
大。与“小”相对;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声如洪钟。--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洪烈(巨大的功绩);洪仁(胸怀宽广,仁义待人);洪范(大名;伟业);洪慈(洪恩)
中医名词。谓脉象浮而有力。如:洪芤(指脉博阳虚,手指重按时有两边有而中间无,好像手指按葱管的感觉)
虎〈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姓
虎〈形〉
比喻威武勇猛。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虎<动>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吓唬。也作“唬”。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