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名>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古国名。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陈,宛丘,舜后妫(畧??))满之所封。--《说文》
陈,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八年》
陈朝。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后被隋所灭
战阵;行列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史记·李将军列传》
姓
陈<动>
陈设,陈列;
陈,列也。--《广雅》
陈,布也。--《玉篇》
展器陈告备。--《周礼·肆师》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
陈鱼而观之。--《左传·隐公五年》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陈献(陈设供奉);陈宝(陈列宝物)
述说x;
吾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孟子·公孙丑下》
跪敷衽以陈辞兮。--屈原《离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古诗十九首》
衡因上疏陈事。--《后汉书·张衡传》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详陈(详细述说);陈言(陈述)
陈<形>
陈旧;
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荀子·富国》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唐·韩愈《答李翊书》
又如:陈醋;陈迹;推陈出新,新陈代谢
池<名>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池,停水曰池。--《广韵》
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中文大辞典》
池之竭矣。--《诗·大雅·召》
或饮于池。--《诗·小雅·无羊》
毋漉陂池。--《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
掌沟渎浍池之禁。--《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
囿有林池。--《国语·周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又如:游泳池;池苑(池林园。有池水与林木的地方);池阁(位于池畔的楼阁)
护城河。城堡或其他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的壕沟,通常注满水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无水曰隍,有水曰池。--《易·泰虞》注
汤池百步。--《汉书·食货志》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池堑(护城河)
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的处所
节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傅玄《砚赋》
又如:花池;舞池;池子(剧场正厅的座席);乐池
衣被等物的缘饰
池者,缘饰之名,今所谓被池装池是也。--《匡缪正误》
如:池毡(有边缘缀饰的一种毛毡)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