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名>
(形声。从金,匀声。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同本义(30)
钧,三十斤也。--《说文》
入钧金。--《周礼·大司寇》
钧衡石。--《礼记·月令》
颜高之弓六钧。--《左传·定公八年》
吾力足以举百钧。--《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钧衡(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因借为评量人才之意);千钧一发;雷霆万钧;钧石(钧和石。四钧为石);钧金(三十斤铜);钧分(一钧半,合四十五斤)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独化于陶钧之上。--《史记·邹阳传》。索隐:“范也。”
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汉书》注
大钧播物。--《汉书·贾谊传》
钧旋毂转。--《淮南子·原道》
又如:钧甄(钧和甄。都是制陶用的转轮)
调节乐音的标准。如:钧容直(钧容班。宋代宫廷仪仗中的乐队);钧天广乐(钧天。神话传说中指天上的音乐)
喻国政。如:钧枢(执掌国政的人)
乐调。如:钧球(乐调和谐的玉磬)
钧<形>
你的,你们的,或与你、你们有关的--旧时的敬词,对尊长或上级用。如:钧座(书函公文中对行政尊长的敬称。也称“钧席”);钧眷(尊称别人的眷属);钧旨(尊称上司的命令);钧鉴(敬称。明察;详察)
通“均”。相同;相等;均衡;均匀;;;;
其罪惟钧。--《书·吕刑》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诗·大雅·行苇》
钧是人也。--《孟子·告子上》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庄子·齐物论》
善均从众。--《左传·成公六年》
钧则曰左右均。--《礼记·投壶》注:“等也。”
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论衡·实知》
又如:钧平(均等,相等);钧等(均等);钧德(功德相同);钧谐(均衡和谐)
马色纯一。如: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
傲〈形〉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同本义;
傲,倨也。--《说文》
经传以敖为之
凡视上于面则敖。--《礼记·曲礼》
彼交匪敖。--《诗·小雅·桑柔》
不吴不敖。--《诗·周颂·丝衣》
敖而无足数者。--《史记·游侠传》
执币,傲。--《左传·文公九年》
齐音傲辟乔志。--《礼记·乐记》
图傲救世之士哉。--《庄子·天下》
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傲。--《贾子道术》
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谨敬。--《韩非子·内储说下》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魏征《十三斩不克终疏》
又如:傲兀(高傲不屈的样子);傲睨(傲然睨视,形容倨傲,看不上一切);傲态
急躁;;
不问而告谓之傲。--《荀子·劝学》
傲〈动〉
傲慢而轻视
民慕其利而傲其罪。--《韩非子·六反》
恃才傲物。--《南史·萧子显传》
如:傲俗(蔑视俗人);傲上(对上倨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