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名>
(形声。从木,宰省声。本义:木名,即梓树)
同本义。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高6―9米,叶对生,宽卵形,先端尖。大的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略带紫色斑点,蒴果长丝状,种子扁平,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
梓,楸也。--《说文》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诗·鄘风·定之方中》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美国梓;海地梓;四川梓
制作木器的人
攻木之工,轮、舆、弓、炉、匠、车、梓。--《周礼·考工记》
又如:梓人(古代木工的一种);梓匠(两种木工。梓,梓人,造器具;匠,匠人,主建筑);梓师(古代梓人之长);梓器(木工所制的器具)
雕刻印书的木版
闻以华严合论梓行,此希有功德也。--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书》
又如:梓人(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梓行(刻版印行);梓刻(雕版,表示书将印行)
故乡的代称。桑梓的简称因为古代宅旁常栽的树,是梓和桑
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
如:梓里(故乡);梓乡(故乡)
姓
梓<动>
刻板,付印
故归梓删去。--宋应星《天工开物序》
又
其友涂伯聚为之梓行。
又如:付梓(付印)
梓里
指故乡
荣归夸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
梓童
皇帝对皇后的称呼(多见于旧小说、戏曲)
翻〈动〉
(形声。从羽,番声。本义:鸟飞)
同本义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王维《辋川闲居》
又如:翻泊(或飞或止);翻翔(翻飞,飞翔);翻簸(飞驰)
翻转;翻腾;
波翻晓霞影。--李白《姑熟十咏》
又如:翻滚滚(上下急速滚动的样子);翻海(形容声响如海浪翻腾);翻雪(形容白浪翻滚);翻扑(翻腾)
反转,倾倒,变动位置
钿头银篦击节碎,白色罗裙翻酒污。--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多少好汉被蒙汗酒麻翻了。--《水浒传》
又如:翻席(吃完一席,再到他处吃另一席);翻台(嫖客在一妓院宴毕,再到另一妓院饮宴);翻手(翻转手掌。形容时光迅速或处事轻便)
推翻;改变。如:翻变(翻悔,变卦);翻异(事后改变主意);翻样(变换花样);翻盘(推翻承诺)
翻过;越过。如:翻墙(翻过墙壁)
回返。如:翻回(回返)
翻阅,披览;。如:翻披(翻阅,披览);翻撷(翻检)
翻译。如:翻经(翻译佛经);翻绎(犹推演)
反复研讨。如:翻空(形容作文构思时奇想联翩);翻思(反复思考)
谱写;改编;移植;;。如:翻梓(翻刻;翻印);翻謄(改作;抄写誊录);翻意(变换文意)
演唱;演奏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宋·辛弃疾《破阵子》
又如:翻出(演奏)
数量成倍增加。如:翻一番(增加一倍)
翻脸;。如:翻面皮(翻脸);翻腔(突然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态度);翻口(改口,变卦)
翻〈副〉
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却”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唐·李白《猛虎行》
又如:翻调(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