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名〉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又
循陵而走。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
山,山头;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
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姓。如:陵尹(复姓)
陵〈动〉
升,登
陵重巘。--张衡《西京赋》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
超越,逾越
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
欺侮;欺压
在上位,不陵下。--《礼记》
为巡缴所陵。--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
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
日渐衰微
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
波<名>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波,水涌流也。--《说文》
规有摩而水有波。--《韩非子·八说》
起波涛。--《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
河渭为之波荡。--张衡《西京赋》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文选·王褒·洞箫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又如:波磔(向右下捺的一笔叫磔,波浪形的叫波磔);波查(苦难;折磨);波平如镜(水面平静如镜);波臣为虐(指水灾);波骇(水波激烈动荡。引申为受到震撼);波峭(指岩石或屋宇的曲折峻峭。后用以形容人物的威仪俊伟有风致)
涌流的水;流水
长桥卧波。--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波路(水路;航路);波流(水流;支流);波神(水神)
风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轩然大波
目光流转;流转的目光
目流睇而横波。--傅毅《舞赋》
又如:眼波(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眼睛);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波俏(俏丽)
波<动>
激荡,起水波;
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又如:波腾(波浪涌起的样子。多比喻众议激烈);波靡(随波起伏,顺风而倒);波荡
波及,推而及之。扩散。又如:波及无辜(牵连到无罪的人);波累(连累;牵累);波害(扩散其害);波扰(波动烦扰)
奔;逃跑
各自波逃,信脚而走。--敦煌本《张义潮变文》
又如:波波(劳苦奔波的样子);波波碌碌(奔走忙碌的样子);波逃(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