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
(形声。从言,襄声。本义:责备)
同本义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让不贡。--《国语·周语》
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退让;谦让;;
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
让,推贤也。--《国语·晋语》
允恭克让。--《书·尧典》。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尧让天下于许由。--《庄子·逍遥游》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欢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
推举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李致远《还牢末》楔子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儿女英雄传》
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红楼梦》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
请,邀请;。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
允许;;。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
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潜夫论·明闇》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
要求。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
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
用烟酒款待;;。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
通“攘”。
窃夺
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管子·君臣下》
骚扰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
让<介>
被。如:他让自行车撞了;庄稼让大水冲走了
让<名>
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讓谓举手平衡也。”
犬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过<名>
古国名G,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左传·襄公四年》
姓,过国之后
过<动>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咼声。本义:走过,经过)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超出,胜过x;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过去(过后);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婉词∶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又如:过度
渡过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苏轼《荆州》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转移;过渡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方∶传染。如:过病(传染疾病)
度过;过活;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交往,相处;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交谈;。如:过谈(往访交谈)
错,犯错误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失去。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怪罪,责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传递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帮助咽下;和着吃。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冲刷;漂洗。如:过水(用水漂洗)
语助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过<名>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方∶缘故;。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通“祸”。灾殃;
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过 <形>
过分;;过于;太甚x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过<量>
遍,次。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