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动>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倾,仄也。--《说文》
倾则奸。--《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
安无倾。--《论语·季氏》
重钧则衡不倾。--《淮南子·说山》
日既西倾。--曹植《洛神赋》
倾耳而听。--《战国策·秦策》
高下相倾。--《老子》。释文:“不正貌。”
俯身倾耳。--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倾葵(向日葵。借指尽忠);倾倚(偏斜不正);倾低(倾斜,歪斜);倾昃(偏斜;不正);倾返(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倾柯(使枝条倾斜下垂);倾倚(倾斜,歪斜)
倾塌,倒下
安无倾。--《论语·季氏》
高台未倾。--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樯倾楫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倾崩(崩溃);大厦将倾;倾国(倾覆邦国;形容容貌极美);倾朝(倾覆朝廷);倾弛(倒塌残破)
向往,钦佩-
一坐尽倾。--《汉书·司马相如传》
又如:倾奉(倾心敬奉);倾瞩(倾心向往)
死;丧。如:倾害(杀害);倾送(断送;葬送);倾送(害死;累死);倾世(亡故);倾生(丧生);倾命(丧命)
倒出来;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又如:倾囊相助
倾轧
以利相倾。--晁错《论贵粟疏》
又如:倾挤(倾轧排挤);倾黜(倾轧罢免)
用尽;竭尽;'
倾家竭产。--《三国志·蜀书》
倾城远追送。--孙楚《征西官属诗》
又如:倾家费产(竭尽全部家产);倾身(竭尽全力);倾忱(竭尽诚心);倾尽(尽心竭力);倾觞(尽觞。谓畅饮);倾国(全国,举国);倾家(全家;拿出全部家产);倾献(全部献出)
超过,胜过
欲以倾诸将相。--《汉书·田竕传》。注:“逾越而胜之也。”
衰败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倾<名>
倾向,对一个明确的政治性的纲领体系、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政党的路线的偏离;。如:右倾;左倾
忠<形>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同本义;;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左传·庄公十年》
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又
志虑忠纯。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忠厚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忠嘉(忠厚善良);忠笃(忠厚笃实)
忠<动>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忠陛下之职分。--诸葛亮《出师表》
又
忠而被谤。
又
求忠以自为。
忠孝如古人某。--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忠功(尽忠建功);忠效(尽忠效力);忠益(尽忠报效的益处);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略(忠于君国的谋略);忠情(忠于君国的感情)
忠<名>
忠臣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通“中”。中间,适中
忠人之和。--《管子·禁藏》
则有仇讐之忠。--《韩非子·五蠹》。高亨云:“忠,借为中。”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