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形〉
(形声。从工,丂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巧,技也。--《说文》
利于人,谓之巧。--《墨子·贵义》
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庄子·天道》
工人巧士。--马融《长笛赋》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巧思(精巧的构思、设计);巧工(技艺高超的工匠);巧任(技巧,技能);精巧;工巧(能很快发明的创造力量和品质);巧夺天孙(比喻比织女更巧);巧舌(灵巧的舌头);巧便(灵便;灵巧);小巧(小而灵巧);手巧(手灵巧,手艺高)
机巧;。如:巧诈(机巧诈伪);巧谲(机巧诡诈);巧心(机巧之心);巧佞(奸诈机巧);巧媚(机灵而善谄媚)
巧妙;精妙;;
巧者有余。--《史记·货殖列传》
牙机巧制。--《后汉书·张衡传》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巧招(巧妙的计策或手段);巧劲(巧妙的手法);巧法(巧妙的方法)
美好;美丽
巧言如流。--《诗·小雅·雨无止》。笺:“犹善也。”
为奇巧声。--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如:巧笑(美好的笑容);巧丽(美妙华丽);巧媚(形容姿态美好);巧地方
虚浮不实,伪诈;;
余犹恶其佻巧。--《离骚》。注:“利也。”
毋或作为淫巧。--《礼记·月令》。注:“谓奢伪怪好也。”
对人前巧语花言。--王实甫《西厢记》
绝巧弃利。--《老子》。注:“诈伪乱真也。”
险极巧极。--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巧语虚言(花言巧语);巧说(用花言巧语欺骗人);巧言(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巧佞(奸诈机巧);巧故(伪诈)
聪明。如:巧主儿(聪明人);巧黠(精明而狡猾);巧妇(聪明能干的妇女)
巧〈名〉
技巧;
医能治一病谓之巧。--《论衡·别通》
有常仪的,则羿、逢蒙以五寸为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韩非子·大体》
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韩非子·饰邪》
巧〈副〉
恰好,刚好;;;。如:巧值(碰巧);巧凑(凑巧);巧巧(恰恰;刚好);碰巧;凑巧;难道就那么巧?
巧〈动〉
擅长;善于。如:巧梅(巧于贪求);巧士(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环<名>
(形声。从玉,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同本义
环,璧也。--《说文》
肉好若一谓之不。--《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
行步则有环珮之声。--《礼记·经解》
孔子佩象环五寸。--《礼记·玉藻》
闻水声,如鸣佩环。--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腰白玉之环。--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环佩(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环玦(玉环和玉玦);环琨(环与琨,并为玉佩);环塡(两种玉制的耳饰。环,耳环。塡,冠冕上的塞耳之玉)
泛指圆圈形的物品
布巾环幅。--《仪礼·士丧礼》
瓜祭上环。--《礼记·玉藻》。注:“上环,头忖也。”
又如:环中(圆环的中心;又比喻空虚而无是无非的境界);环利通索(连环铁索)
数学中,具有加法和乘法运算的集合。其中任两个元素的并与对称差仍是该族中的元素
环论
化学中,环形的结构或多个原子的一种闭链。如:苯环;甾环
环<动>
环绕,围绕
三江环之。--《国语·越语上》
戎翟之民实环之。--《国语·晋语二》
譬众星之环极。--《文选·张衡·西京赋》
环而攻之。--《孟子·公孙丑下》
竹树环合。--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贼环而进。--明·魏禧《大铁椎传》
环村皆猎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环坐(环绕而坐);环绦(束腰的丝带);环攻(围攻);环瞰(包围窥伺);环击(围攻);环迫(四面威逼)
旋转
环拜以钟鼓为节。--《周礼·乐师》
环山者三。--《战国策·齐策》
九首蛇身自环。--《山海经·大荒北经》
又如:环回(循环,周转);环拜(盘旋与直拜);环激(旋转搅动);环涛(回旋的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