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张着口打呵欠。小篆字形下面是人(儿),上面象人呼出的气。本义:打呵欠)
同本义
欠,张口气悟也。--《说文》
肾为欠。--《素问·宣明五藏论》
君子欠伸。--《仪礼·士相见礼》。注:“志倦则欠。体倦则伸。”
惊觉欠伸。--《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呵欠(哈欠)
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稍微向上移动;
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红楼梦》
又如:欠体(欠身)
亏欠;欠债
须欠郑大官人典身钱。--《水浒传》
又如:拖欠(欠款不还);欠折(短少;亏损);欠负(谓亏欠租税等);欠票(即欠据)
缺少;;
欠为人师。--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甚妙,但似欠四字耳。--陆游《老学庵笔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
又如:欠缺悬隔(粮食不足而距运粮地又很远);缺欠(缺乏);欠通(对事理不够通达。亦指文字不够通顺)
不如
行路少年知不知,襄阳全欠旧来时。--施肩吾《大堤新咏》
想念
爹爹,大娘欠你,送辣面与你吃。--《警世通言》
又如:欠挂(牵挂)
损人的。如:嘴欠(指喜欢说别人闲话);手欠(指趋向于打破或翻弄别人东西)
欠〈形〉
痴呆-
君瑞真个欠,我道你,佯小心,妆大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祥<名>
(形声。从示,羊声。本义: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同本义
无道曰祥。--《周书·武顺》
吉事有祥。--《易·系辞》
辰马,农祥也。--《国语·周语》
将有大祥。--《左传·昭公十八年》。注:“变异之气。”
卓问肃曰:“此何祥也?”--《三国演义》
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左传·僖公十六年》
特指吉兆
以观妖祥,辨吉凶。--《周礼·春官》。郑玄注:“妖祥,善恶之征。”
袭于休祥。--《国语·周语》。注:“福之先见者也。”
台不过望氛祥。--《国语·楚语》。注:“吉气为祥。”
不祥之气。--《老子·佳兵》。注:“喜也。”
期而小祥。--《仪礼·士虞礼记》。注:“吉也。”
特指凶兆
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书·咸有一德》。孔传:“祥,妖怪。”
孽狐为之祥。--《庄子·庚桑楚》。李注:“怪也。”
又如:祥桑(妖桑,不吉祥之桑)
古丧祭名,有小祥、大祥之分。周年祭为小祥,两周年祭为大祥。如:祥日(亲丧的祭日);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
幸福
神光并见,咸受祯祥。--《汉书》
祥<形>
吉利;;
祥,福也。从示,羊声。一云善。--《说文》
祥,善也。--《尔雅》。李注:“福之善也。”
文定厥祥。--《诗·大雅·大明》
忠言信慈祥。--《仪礼·士相见礼》
是谓大祥。--《礼记·礼运》
弃德不祥。--《左传·僖公三年》
知渊中之鱼者不祥。--《韩非子·说林上》
且夫天下盖有不仁不祥者。--《墨子》
寡人不祥。--《战国策·齐策四》
俄而祥风。--唐·李朝威《柳毅传》
心知不祥。--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祥禽(瑞禽);祥符(吉祥的符瑞);祥英(瑞雪)
好的;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