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形〉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同本义
品,众庶也。--《说文》
又如:品人(众多的人);品事(诸多事项);品物(各类特定范围之物);品供(各种供品);品象(众人);品庶(众人百姓);品极(众多)
颜色淡。如:品绿
齐一,相同;;
品,齐也。--《广雅》
品其百笾。--《国语·周语中》
品〈名〉
事物的种类
五品不逊。--《虞书》。传,谓五常。郑注:父母兄弟子也。
厥贡惟金三品。--《书·禹贡》
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货品(货物或货物的品种);品汇(事物的品种类别);品搭(按品类等级搭配);品流(品类;流别);品例(种类);品件(花色品种);用品(应用的物品);珍品(珍贵的物品);品物(物品;东西)
品性;品格。如:人品(人的品质);品诣(品行);品概(品格;气节);品地(品质;本色;官职);品格儿(相貌;形体);品极(人品的高低)
等级
又如:品从(等级);上品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阶、爵阶
皇上超擢品卿衔军机章京。--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品子(品官之子弟);品次(位列;品级);品制(等级制度);品命(官阶;品位);品著(指不同品位的服饰);品从(正从。指古代官吏的正品与从品);品爵(品级爵位);品令(选拔官吏的格令)
格调
诗之品有九。--《沧浪诗话》
标准,基准。如:品式(标准;法式);品度(标准,法度)
法式,法则
乡有俗,国有法。…品有所成,故曰人不一事。--《管子》
乐器构件名。指月琴、琵琶等乐器上的弦枕木
古地名。唐宋皆有品州,约在今四川省宜宾地区境内
姓
品<动〉
演奏乐器。如:品竹(吹奏管乐器);品竹弹丝(吹拉弹唱);品弄(吹奏);品统法(弦乐曲调的弹奏技法);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
评价,衡量
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世说新语·文学》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又如:品度(品评打量);品择(品评选择);品藻(品评;评论);品酌(衡量,斟酌);品选(评选);品头题足(亦作“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佚<名>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同本义;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行列,通佾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不当行为;过失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佚<动>
散失
宣帝之时,得佚《尚书》及《易》、《礼》各一篇。--《论衡》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弃用;逃亡;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佚<形>
放荡;放纵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通“逸”。安逸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美丽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洪《长生殿》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