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形〉
(形声。从一,不声。本义:大)同本义;
丕,大也。--《说文》
未丕扬先帝之盛功。--《汉书·匡衡传》
太医令吉丕。--《后汉书·耿秉传》
昧旦丕显。--《左传·昭公三年》
弼我丕丕基。--《书·大诰》
又如:丕变(大变);丕训(伟大而可为法则的言论);丕烈(伟大的功业);丕业(伟大的事业);丕绩(伟大的功绩);丕显(伟大而显明);丕丕基(极伟大的帝王家业。指帝王之位)
丕〈动〉
尊奉。如:丕崇(崇奉);丕然(敬奉的样子);丕承(很好地继承);丕应(很好地应和)
丕〈连〉
乃,于是。如:丕乃(于是);丕则(于是)
壤<名>
(形声。从土,襄声)声。本义:柔土,即经耕作的土地)
土壤
壤,柔土也。--《说文》
凡穿地四尺,为壤五尺,为坚三尺。--《九章算法》。按,息土曰壤,筑土曰坚。
厥土惟白壤。--《书·禹贡》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论衡·率性》
又如:壤坟(柔细肥沃,适于耕种的土地);壤芥(泥土和小草);沃壤
泛指泥土;;
夫太山不辞壤石。--《说文·尊贤》
又如:霄壤;壤力(地力);壤未(地下);壤水(地下水;泉水);壤室(土室;土屋);壤陛(土做的台阶);天壤之别
也指一般的土地
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李斯《谏逐客书》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列子·汤问》
又如:壤地(泛称土地或国土);壤策(土地政策)
地区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穷乡僻壤
边界线,疆域。如:接壤
数词。十秭为壤。又以万万秭为壤。亦泛指大数
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陔,万万陔曰秭,万万秭曰壤。--《孙子算经》
通“穰”。丰收
畏垒大壤。--《庄子·庚桑楚》
姓
壤<动>
毗连;连接
且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界也。--《史记》
凿地出土
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阙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谷梁传》
壤壤
同“攘攘”,纷乱的样子
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壤土
∶细砂和粘土含量不相上下的土壤,适于种植各种植物
∶田土;国土;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