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形>
(形声。从日,爰声。“煗”,从火,耎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同本义
煖,温也。--《说文》。字亦作煗、作暖。
海多大风,冬煗。--《国语·鲁语上》
孔席不煗。--《汉书·系传上》
七十非帛不煖。--《礼记·王制》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早莺争暖树。--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狐裘不暖。--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歌台暖响。--唐·杜牧《阿房宫赋》
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又如:暖谷(冬温的山谷);暖阳阳(形容温暖宜人);暖景(春暖时的景色);暖丝(形容温暖的感觉);暖煦(温暖);暖意(温暖的意味;温暖的情味);暖炉(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暖霁(雨止天气和暖)
暖〈动〉
使温暖
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李直夫《虎头牌》
又如:暖心话(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的话);暖耳(保暖耳朵的器物);暖酒(温酒);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浓<形>
(形声。从水,农声。本义:露多)
同本义
浓,露多也。--《说文》
零露浓浓。--《诗·小雅·蓼萧》
又如:浓浓(露多的样子)
稠密;厚;多;;
浓雾半作。--《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儿女英雄传》
又如:浓抹(厚施脂粉);浓福(厚福);浓烟;浓雾;浓繁(郁郁葱葱);浓圈密点(在文字旁加上许多圆圈或点。常以表示值得注意或精采之处)
特指液体或气体中所含某种成分多。与“淡”、“薄”相对;;
宵寒药气浓。--唐·李贺《昌谷读书示巴童》
又如:浓咖啡;浓洌(浓郁清洌);浓腴(指味厚和肥美的食物);浓醇(醇厚浓烈);浓醪(浓烈的浊酒);浓酾(指兴味浓厚);浓酽(汁液稠,味道厚)
艳丽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唐·杜甫《丽人行》
又如:浓姿(艳丽的姿态);浓绮(浓艳绮丽);浓缛(浓艳繁丽);浓桃艳李(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颜色重
浓朱衍凡唇。--晋·左思《娇女诗》
又如:浓翠(深绿);浓黛(深黛);浓睡(酣睡,沉睡)
程度深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宋·李清照《满庭芳》
又如:露浓花瘦;游兴很浓;得意浓时趁早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