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动>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唐·王维《老将行》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祁彪佳诗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又如:以文鸣江东
<形>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珠<名>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
所货西洋珠。
又
公受珠。
又
出珠授之。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珠玉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形∶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如:珠履;珠帘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