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名>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民<形>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仆〈动〉
向前跌倒
仆,顿也。--《说文》。朱骏声曰:“前覆曰仆,后仰曰偃。”
仆表决漏。--《史记·司马穰苴传》。索隐:“卧其表也。”
度水跌仆。--《素问·经脉别论》
卒仆济北。--《汉书·邹阳传》。注:“僵仆也。”
卫士仆地。--《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前仆后继;仆然(扑通倒下的样子);仆顿(精疲力竭而倒仆);仆僵(跌倒;翻倒)
下坠;倾倒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旧碑断折,其半仆地。--唐·韩愈《祭湘君夫人文》
又如:仆旗(放倒战旗。借指休战)
败灭;。如:随起随仆(随时发生,随遭败灭)
另见鉰
仆<名>
(会意。从人,从菐,菐亦声。古文从臣,从菐。甲骨文字形,象一个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之形。本义:供役使的人。即奴隶)
同本义
僕,给事者。--《说文》
景命有仆。--《诗·大雅·既醉》
又
其仆维何。
隶臣僚,隶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
则是臣仆庶孽之事也。--《公羊传·宣公二十七年》
仕于家曰仆。--《礼记·礼运》
得僮仆贞。--《易·旅》
又如:男仆;女仆;忠仆;仆童(未成年的仆人);仆斋(执役室中之仆人);仆马(仆从与乘马);仆乘(仆从与舆马);仆旅(跟随出行的仆从);仆舆(仆从与车乘)
驾车的人-
召彼仆夫。--《诗·小雅·出车》
又如:仆御(驾车马者)
仆<动>
驾车
子适卫,冉有仆。--《论语·子路》
又如:仆夫(驾车的人);仆圉(驾车养马)
仆<代>
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战国策·燕策》
仆非敢如是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