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形>
(形声。从子,皿声。本义: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
同本义
孟,长也。--《说文》
孟侯。--《书·康诰》
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书·大传》
彼美孟姜。--《诗·郑风·有女同车》。传:“齐之长女。”
孟,姊也。--《方言十二》
惠公元妃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胡卫道三子:孟曰宽,仲曰定,季曰宕。--周密《癸辛杂识前集》
又如:孟兄;孟孙;孟仲叔季(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顺次排行为大、二、三、四)
始,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
孟,始也。--《广雅》
孟春之月。--《礼记·月令》
摄提贞于孟陬兮。--《楚辞·离骚》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曹操《步出夏门行》
又如:孟月(四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孟享(帝王宗庙祭礼。因于每年的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举行,故称)
假借为“猛”。威猛
孟行以过其情,以遇其主矣。--《管子·任法》
孟〈名〉
通“氓”。民众;
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荀子·解蔽》
姓。孟尝(齐国贵族,姓田名文;春申,楚国人,姓黄名歇。他们同赵国的平原君和魏国的信陵君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被称赤“战国四君子”)
多<形>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说文》
多,众也。--《尔雅·释诂》
何多日也。--《诗·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多次;多分(多半);多士(众多士子);多感(多谢,非常感激);多口(多嘴);多般(许多事端;多半;大概);多口可(许多);多花(方言。许多);多许(多少)
超过正确的或需要的数目;过多;。如:这个字多了一个点;多因(多应。多半,大概);多时间(很久);多管(多敢。多半);多定(多半;肯定);多分(多半;差不多)
重。与“轻”相对
士亦以此多之。--《汉书·灌夫传》。注:“犹重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
贤;好
听者自多而不得。--《吕氏春秋·谨听》。注:“自贤也。”
又如:多才(多才俊。女子昵称她所钟情的男子)
数词∶用于数量词后表示整数以下的余数或零头。如:两个多月;三尺多宽;五年多
相差程度大。如:病人今天好多了;多样时(过了很久;好一会)
赞许,推崇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姓
多<副>
多么
用在疑问句里询问程度数量。如:多钱一斤?多早(什么时候)
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如:你看人家做得多好!
虚指某种程度
只,仅仅
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
吾今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左传·襄公十四年》
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左传·定公十五年》
∶大多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西门豹治邺》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