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名>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同本义;;;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兽类。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鸟的羽毛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亦指带毛的兽皮。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通“芼”。草木;五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口∶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姓
毛<形>
比喻多而细碎。如:毛细管;毛孩子;毛起(形容兴起的事如毛一样众多)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你是那路毛神?--《西游记》
又如:毛神(小神。骂人的话);毛路(方言。小路);毛蛋蛋子(詈词。犹言小畜生);毛铢(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不纯净。如:毛重;毛利
半加工的;粗糙的;-。如:毛坯;毛糙(粗糙;不细致);毛边
毛<动>
发火;发怒。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贬值,兑换率下降。如:货币毛了
发慌;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荳豆<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又
于豆于登。
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古代容器。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古代重量单位。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
样子像豆的东西.。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
姓
豆瓣
;豆类去皮后可分开的子叶
豆瓣儿酱
以大豆或蚕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带有豆瓣儿的酱
豆包
以甜的红豆糊为馅作成的包子
豆饼
;从大豆榨油后所得油饼,可做饲料、肥料
豆豉
;把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经过发酵而成的食品,可以调味,也可入药
豆粉
豆子经加工而成的粉状细末
豆腐
,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使凝结成块,压去一部分水分而成的食品
豆腐脑儿
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而凝结成的半固体
豆腐皮,豆腐衣
-∶煮熟的豆浆表面上结的薄皮,揭下晾干后供食用
方∶千张
豆羹
∶用豆粉加水及调料煮或蒸成的糊状食品
∶像一豆之羹,比喻微小
豆荚
∶豆类的果实。也说豆角儿--主要用作菜肴
;∶种子或仁的外皮、壳或荚;尤指干外皮、干壳、干荚
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
豆浆
-;用水冲的大豆粉或磨得很细的大豆浆
豆酱
将大豆浸泡煮熟磨碎后,加酱、曲、盐等发酵制成的副食品
豆角,豆角儿
豆荚的俗称--多指鲜嫩可做菜的
豆秸
豆类植物的茎杆
豆科
;双子叶植物蔷薇目中一个十分大的科,其中包括草本、灌木、乔木和藤本植物,通常,花高度不规则,果为荚果或节荚,根常具根瘤,内含有固氮细菌。本科被分成几个亚科,但在某些分类中认为是独立的科
豆蔻
∶白豆蔻()的别称,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
∶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可以入药
;;∶比喻少女
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豆蔻年华
;;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豆绿
绿色,如同青豆一样
豆面
用两种以上豆子磨成的面粉,俗称杂面
豆娘
构成蜻蜓目束翅亚目的昆虫,像蜻蜓而小。常在水边或草地上飞行,吃小虫
豆萁
豆秸的俗称
豆青
豆绿
豆蓉
∶用煮熟的豌豆、大豆或绿豆晒干后磨成粉,加糖制成做糕点的馅儿
方∶木豆
豆乳
-∶豆浆
∶豆腐乳的俗称
豆沙
;用红小豆、红豇豆或云豆煮烂捣成泥或干磨成粉加糖而成的食品,用做点心的馅儿
豆芽
绿豆、黄豆等生成的芽
豆油
;-;淡黄色的干性或半干性油,用压榨或用溶剂提取的办法从大豆中获得
豆渣
;制豆浆剩下的渣滓,可做饲料
豆渣脑筋
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
豆汁
∶制绿豆粉时剩下的汁,味酸,可做饮料
-方∶豆浆
豆子
各种豆科作物(如豌豆和黄豆)的可食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