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名>
通“菉”。一种野菜x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文∶帝王受命的符箓。后作“箓”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绿林
原为山名,位于湖北当阳东北。西汉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领导过绿林山起义。后以此称聚众抗官或劫富济贫的行为
绿林好汉
绿林起义
公元17年,王匡、王凤在绿林山组织饥民起义,称绿林军,反对王莽政权。公元23年,起义军建立更始政权。同年在昆阳大败王莽军,乘胜西进,攻占长安,推翻了王莽的政权
绿营
清代由汉人编成的分驻在地方的武装力量,用绿旗做标志
绿<形>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
口∶同本义
绿,帛青黄色也。--《说文》
君朱绿。--《礼记·玉藻》
绿叶素荣。--《楚辞·橘颂》。注:“犹青也。”
绿车名曰皇孙车。天子有孙,乘之以从。--蔡邕《独断》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水绿(浅绿色);碧绿(青绿色);绿耳(骏马名。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因其毛为绿色,故名);绿竹(绿色的竹子);绿沈(浓绿色,深绿色。凡弓、枪衣甲及其它器物饰以绿漆或为绿色的都可加上绿沈二字);绿波(碧波,澄绿的水波);绿衫(“唐”时低层官吏所穿的绿色衣衫)
颜色昏暗,乌黑色
绿云扰扰。--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引申为青春年少的容颜);绿媛(有乌黑头发的美女);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绿<动>
呈现绿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又如: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使周围一片碧绿,在城市可以使环境优美卫生,在山区可防止水土流失);绿浮(指绿茶泡出的液汁);绿油(用油彩饰为绿色);绿意(指春天草木葱翠的气象);绿威威(形容呈现一片绿色)
泉〈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同本义
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说文》
如彼泉流。--《诗·小雅·小旻》
泉之竭矣。--《诗·大雅·召旻》。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
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酿泉为酒。--宋·欧阳修《醉翁事记》
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有泉可汲。--明·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温泉;矿泉;清泉;泉根(泉源);泉脉(地下伏流的泉水);泉涌(泉川喷涌);泉鱼(渊鱼);泉绅(从高山上飞泻下来的泉水);泉韵(泉水声)
地下水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
泉下,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有志者入泉,无为者住世,岂佳事乎?--鲁迅《书信》
又如:泉台之望(指死者的希望);泉厥(黄泉;地下);泉乡(泉下);泉扇(墓门。亦指阴间);泉里(黄泉之下)
帛币。古钱币名
货泉径一寸,重五铢,右文曰货,左文曰泉,直一也。--《周礼·外府》注
又如:泉儿(古代钱币的通称);泉币(钱币,货币。又称泉货);泉金(金钱);泉布(帛币和布币);泉刀(泉币与刀币);泉布先生(钱币的谑称)
泉眼
熊咆龙吟殷岩泉。--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泉侧出。--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临于泉上。--宋·欧阳修《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