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名>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龙声。本义:古地名。在今甘肃东部)
即陇山。绵延于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
陇,天水大阪也。--《说文》。沈涛注:“今本合三处互订,古本当作‘陇山,天水阪、大阪也。’”
甘肃省的简称。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G。如:陇西(古郡名。在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陇上(地名。在今甘肃省)
通“垄”。田埂
席陇亩而荫庇。--《战国策·赵策三》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史记·项羽本纪赞》
又如:陇邱(田垄;土丘);陇亩(田野,田亩)
泛指山。如:陇断(土岗子,即垄断。指山脉阻隔。陇,山冈高地)
陇<动>
通“拢”。凑起,集合
洪涟陇蹙。--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陇<形>
通“隆”。盛,多;
日中而阳陇为重阳。--《灵枢·营卫生会》
陇海
指陇海铁路。从江苏连云港到甘肃兰州
梅<名>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梅树;。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梅:这里指梅的枝干。以……为固定结构,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译。以,介词;为,动词。直、正:直为不曲,正为不斜。欹:倾斜、歪。景:景致,文中指可供人观赏的形态。姿、景、态(形态),均为中性词,在文中均用作褒义词。则:就,承接连词)。又如:梅圃(种植梅树的园地);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树);梅溪(旁植梅树的溪水)
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摽有梅。--《诗·召南·摽有梅》。陆疏:“杏类也。”
又如:梅仁(梅实之仁);梅瓜(以梅子汁腌制的瓜);梅汁(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梅林止渴(犹言望梅止渴)
梅树的花。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如:梅英(梅花);梅亭(观赏梅花的亭阁);梅骨(梅花的风骨)
节候名。如:梅天(梅雨时节的天气);梅月(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梅风(黄梅季节的风)
通“枚”。马鞭
穆王七梅,夫何为周流?--《楚辞·天问》
通“莓”。
入榛薄,食荐梅。--《淮南子·览冥》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