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形〉
(形声。从黍,利省声。本义:黍胶。以黍米制成。古代用以粘履)
假借为“齐”。众多,数目很多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诗·大雅·桑柔》
黎,众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众也。”
以能保我子孙黎民。--《礼记·大学》。注:“众也。”
觉悟黎烝。--《汉书·司马相如传》。注:“黎烝,众庶也。”
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众;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
颜色黑中带黄x;
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则谓借为藜。--《释名》
今王播弃黎老。--《国语·吴语》。注:“东棃寿征也。”
厥土青黎。--《书·禹贡》
面目黎黑。--司马迁《史记》
老,年纪大。通“梨”、“耆”
黎,老也。--《方言十二》
又如:黎老(老人)
黎〈动〉
粘。古时用黍米打糨子,用来粘鞋子
古人作履,粘以黍米,谓之黎。--宋·罗愿《尔雅翼》
比及,等到;;
黎明,围宛城三匝。--《史记·高祖本纪》
黎〈名〉
古诸侯国名,在今山西黎城,一说在今长治西南
黎侯寓于卫。--《诗·邶风·式微》
少数民族名,住在海南岛。如:黎弓(黎族人所使用的弓箭);黎单(黎族人所织青红相间的木棉布)
姓
黎民
;庶民,人民
黎明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沛公乃夜引兵还。黎明,围宛城三匝。--《史记·高祖本纪》。司马贞索隐:“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也。”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伯庐《治家格言》
黎庶
;众民,民众
黎元
;百姓;民众
黎园
唐皇宫内教练伎人的教坊中
黎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白居易《长恨歌》
钧<名>
(形声。从金,匀声。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同本义(30)
钧,三十斤也。--《说文》
入钧金。--《周礼·大司寇》
钧衡石。--《礼记·月令》
颜高之弓六钧。--《左传·定公八年》
吾力足以举百钧。--《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钧衡(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因借为评量人才之意);千钧一发;雷霆万钧;钧石(钧和石。四钧为石);钧金(三十斤铜);钧分(一钧半,合四十五斤)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独化于陶钧之上。--《史记·邹阳传》。索隐:“范也。”
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汉书》注
大钧播物。--《汉书·贾谊传》
钧旋毂转。--《淮南子·原道》
又如:钧甄(钧和甄。都是制陶用的转轮)
调节乐音的标准。如:钧容直(钧容班。宋代宫廷仪仗中的乐队);钧天广乐(钧天。神话传说中指天上的音乐)
喻国政。如:钧枢(执掌国政的人)
乐调。如:钧球(乐调和谐的玉磬)
钧<形>
你的,你们的,或与你、你们有关的--旧时的敬词,对尊长或上级用。如:钧座(书函公文中对行政尊长的敬称。也称“钧席”);钧眷(尊称别人的眷属);钧旨(尊称上司的命令);钧鉴(敬称。明察;详察)
通“均”。相同;相等;均衡;均匀;;;;
其罪惟钧。--《书·吕刑》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诗·大雅·行苇》
钧是人也。--《孟子·告子上》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庄子·齐物论》
善均从众。--《左传·成公六年》
钧则曰左右均。--《礼记·投壶》注:“等也。”
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论衡·实知》
又如:钧平(均等,相等);钧等(均等);钧德(功德相同);钧谐(均衡和谐)
马色纯一。如: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