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名>
(形声。从土,欠声。本义:坑,穴)
同本义;
坎,陷也。--《说文》
坎者,陷也。--《易·序卦》
其坎深不至于泉。--《礼记·檀弓下》
钁其城为坎以先登。--《资治通鉴·唐纪》
凿地为坎。--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坎儿(道路不平。喻指麻烦,变故);坎止(遇险难而止);坎阱(陷阱);坎深(深渊);坎傺(住在土窟里)
墓穴;墓坑
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礼记·檀弓下》
通过自然的过程或用人工办法形成或堆成的土堤或土埂。如:土坎儿;田坎儿
八卦之一,代表水
习坎,重险也。--《易·习坎》
又如:坎离(八卦中的水和火);坎德(谦虚之德。《周易》以坎属水,水就下处卑下之地。故有此称谓)
光学名词。坎德拉的简称
坎<动>
掘坑,挖洞
坎垣入之,戍者不知也。--《新唐书·吴少诚传》
又如:坎坛(古代挖地为坎,垒木为坛)。又指掘墓穴
春夏死者,候草木黄落;秋冬死者,候华叶荣茂,然始坎而痉之。--《周书》
陷;陷落
坎,陷也。--《易·说卦》
又如:坎陷(塌陷)
扣;戴
晁大舍随把网巾摘下,坎了浩然巾,穿了狐白皮袄,出去接待。--《醒世姻缘传》
忧,恨
哀仆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刘向《九叹·离世》
又如:坎毒(愤恨);坎愁帽(犯愁,担忧);坎上愁帽(犯愁)
温<名>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即今南盘江上游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温度。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中医∶热病-x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古州名。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姓
温<形>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x。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温<动>
加热;使暖和。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中医∶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