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动>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考察,察看,审察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治理,处理;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看待;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通“示”。向…表示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比照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效法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接纳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照顾,照看。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发令。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视<名>
眼;眼力;视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水名。即“涀水”。在河南省叶县西
野<名>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野外(郊外);野生;野渡(郊野的渡口)
原野,田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又如:野盘(可容身的山野之地);野马(浮游的云气);野井(乡野间的井水);野次(原野);野老(居于田野的老人);野色(原野的景色);野战(军队在旷野作战);野霭(山野中的云气)
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朝野清晏,国富兵强。--《晋书》
又如:野乘(私家记载的史书);野录(私人撰述的史乘。同“野史、野乘”);野人之芹(乡下人的菲薄礼品);野服(乡居朴素的服装。对官服而言)
界限,范围。如:视野;分野
野<形>
非家养的;野生的
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野蜂巢。--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野鹤步罡(喻步履蹒跚);野鸡翎(雉的尾羽);野鹤(野生的鹤)
植物未经人工种植培养的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野谷是资(只取野谷为食);野蔌(野菜。如薇笋之类)
不驯服,不受拘束;
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
又如:野猫(喻举动粗鲁,不守规矩或行为放肆的人)
粗鲁,粗野,野蛮,不文雅;;;
野哉由也!--《论语》
朔风野大。--清·袁枚《祭妹文》
不正常,不合礼制的。如:野岔儿(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禅(野狐禅)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如:野老儿(姘夫);野火(麻烦;苦头;野种);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鄙俚,俚俗。如:野唱(随意乱唱或唱粗俗小调);野语(村野俚俗之语);野调(村野鄙俗的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