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名〉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茲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又如:福泽(福分;福气);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好事不多,祸事不少。特指接连遇到不幸);福缘(福气);福寿(幸福长寿)
祭祀用的酒肉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礼·膳夫》。注:“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祚于王。”
又如:福礼(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过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如:福安;福体;福躬(旧时书信中对尊长的敬语。指安吉的身体)
姓
福〈动〉
赐福,保佑
亦其福女。--《诗·鲁颂·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就会有收获一样);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权力);福神(能赐人幸福的神灵);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
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红楼梦》
通“副”。相称,符合;
邦福重宝,闻于傍乡。--《史记·龟策列传》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张衡《西京赋》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准则);福望(符合众人的愿望)
课<动>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x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课<名>
教学科目;。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教学时间。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量∶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税款,税x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如:总务课;特高课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