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名〉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大湖或大池。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较大的器皿。如:银海;墨海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李怀春。--清·郭小亭《济公全传》
海〈形〉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大的x;;。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个<量>
通用个体量词,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个,枚也。--《集韵》
俎释三个。--《仪礼·士虞礼》
竹竿万个。--《史记·货殖列传》。正义:“竹曰个,木曰枚。”
字亦作“箇”
箇,箇数,又枚也。--《广韵》
俗又作“個”
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关汉卿《窦娥冤》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如:一个人;一个影子
也可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又如:一个(只)耳朵;一个(所)学校
跟动作有关的用法
“一个”跟少数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如:一个箭步窜了上去;一个跟头栽下来
用在动词和约数之间,以使语气轻快、随便。如:哥儿俩才差个两、三岁
用在动词和宾词之间。常常连用两个,有时还在后面加“的”或“什么的”。整个句子显得轻快、随便。如:他就爱画个画儿、写个字什么的
有时表示一次。如:我跟她见了个面
<助>
我做衙内真个俏,不依公道则爱钞。--陆仲良《陈州粜米》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关汉卿《窦娥冤》
个<代>
这;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又如:个般(这样,这般);个样(这般,这样);个侬(这人,那人);个时(这时);个是(这是);个能(这样;如许)
个<名>
单个;单独。如:个人;个体
身体或物体的大小。如:矮个子;小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