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动>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晋世家》
又如:更故(更改;变改);更号(改变名位与称号);更步(改变行止);更元(更改年号);更移(变迁;改变);更徙(变迁);更法(变法);更革(变革;改革)
改,改正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
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改过自新)。--《旧唐书·孙伏伽传》
又如:更订(改订;修订);更议(改议);更窜(窜改,改动)
更换;替代
更,代也。--《方言三》
弗用则更。--《周礼·司弓矢》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又如:除旧更新(除去旧的,用新的来代替);更王(改换帝王);更置(变动,变换);更调(调换;改换)
经过,经历x
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其佐李揖、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新唐书·房琯传》
又如:更世(更事。阅世,经历世事);更涉(经历);更尝(亲身经历,实际体验);更履(经历;遭遇)
连续,接续
姓利相更。--《国语·晋语》。注:“续也。”
又如:更相(相继;相互)
轮流;.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更伯(轮流称霸);更王(轮番为主);更直(轮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
偿还;抵偿;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淮南子·诠言训》
报,报答;
不更厥贞,大命其倾。--《国语·晋语三》
通“梗”。阻塞;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管子·九守》
更<名>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更鼓'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宋·苏轼《夜过舒尧文戏作》
又如:更点(指更鼓之声);更钥(放置报时更鼓处的钥匙)
量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半夜三更
更次
古时用敲击更梆的次数来计算和划分夜晚的时间,一夜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没一个更次,煮的肉来。--《水浒传》
宝玉又翻了一个更次。--《红楼梦》七十七回
更<副>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更无六耳(再没有第三人。六耳:第三者的代称);更若(再如;倘若);更待(再等;再过)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清·林觉民《与妻书》
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相当于另外;也;;
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清·周容《芋老人传》
表示跟上一层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之外,相当于“反而”“竟然”“还是”;x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更<连>
与,和
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宋·杨万里《春兴》
正<名>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箭靶的中心'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引申为目标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正<动>
通“征”
征税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出兵,征讨x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正<形>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其正。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正直,正派;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古书之正。--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正当;合适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如:正电子;正离子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如:正数;正号
正点;。如:十二点正;正午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正<动>
通“整”。使正;整理;端正
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
正尔容。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整治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纠正;改正,匡正
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正法,治罪x
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决定,考定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正<名>
官长;君长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嫡长子,与“庶”相对'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道理,规律;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通“政”。政治,政事;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
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
通“证”。凭证,证据;
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
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骚》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姓
正<副>
正好,恰好;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中儿正织鸡笼。--宋·苏轼《浣溪沙》
见王夫人正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仅;只
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
端正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方,刚刚;x;
我思舜,正郁陶。--《史记·五帝本纪》
公然;显然
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总是
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
正<代>
这么;这样;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