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象>
(形声。从口,戛声。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如:嘎支;嘎嘎笑声;鸭叫声;嘎杂子(蛮不讲理的人)
嘎巴
;形容树枝等断裂的声音
嘎巴
方∶粘东西干后牢固地附着在别的东西上
瞧,浆糊都嘎巴在你袖子上了
嘎噔
象声词,形容物件受力折断、绷断的声音
猛听得嘎噔一声,弓弦断了
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心里嘎噔一震,再也无法平静
嘎嘎
;鸭叫声
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松阴满院清。--唐·李山甫《方干隐居》
嘎啦
,象声词,形容雷、车轮等震动的声音
嘎啦一声响雷
北风呼呼地刮着,刮得窗户嘎啦山响
一辆马车嘎啦地迎面驶来
嘎然
∶形容声音的嘹亮
北雁南飞,嘎然声鸣令人心碎
∶形容声音骤然停止
门突然被推开了,屋子里的笑声嘎然而止
嘎渣儿
方
∶痂
∶食物烤焦、烤黄的那层硬皮
饼嘎渣儿吃起来挺香
嘎吱
象声词,形容物体在压力作用下发出的吱吱嘎嘎的声音
嘎吱一声,门开了
扁担嘎吱作响
嘠<形>
儿童聪明乖巧而调皮的。常含有喜爱的意味。如:又淘又嘎又皮的小孩
脾气坏,乖僻。也写作“玍”。如:嘎小子;嘎子;嘎家伙
嘎〈动〉
卡。夹在中间
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元·纪君祥《赵氏孤儿》。又如:鱼刺嘎了喉咙
西<动>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名>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古称西边的邻国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唐·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清·夏燮《粤民义师记》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